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研究

内容摘要第4-9页
abstract第9-15页
绪论第20-26页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第20-21页
    二、研究综述第21-23页
    三、研究方法第23-24页
    四、理论创新第24-26页
第一章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基本阐释第26-63页
    第一节 刑罚目的的界定第26-50页
        一、何为目的第26-42页
        二、何为刑罚目的第42-50页
    第二节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内涵第50-59页
        一、何为动态第50-54页
        二、何为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第54-59页
    第三节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价值第59-63页
        一、有利于全面认识刑罚目的第59-60页
        二、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第60-61页
        三、有利于刑法体系的科学发展第61-63页
第二章 刑罚目的的发展与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关系第63-102页
    第一节 报应刑的发展与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关系第63-77页
        一、报应刑的发展第63-75页
        二、报应刑的发展塑造了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第75-77页
    第二节 预防刑的发展与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关系第77-94页
        一、一般预防的发展第77-87页
        二、特殊预防的发展第87-94页
        三、预防刑的发展塑造了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第94页
    第三节 并合主义的发展与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关系第94-102页
        一、报应为主导的综合论的发展第95-96页
        二、预防为主导的综合论的发展第96-100页
        三、并合主义的发展塑造了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第100-102页
第三章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理论基础第102-146页
    第一节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哲学根据第102-109页
        一、系统论的内涵第102-103页
        二、系统论的原则与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第103-107页
        三、系统论的相关理论与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第107-109页
    第二节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社会根据第109-129页
        一、经济的变革与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第110-118页
        二、政治的变革与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第118-125页
        三、文化的变革与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第125-129页
    第三节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刑法根据第129-146页
        一、刑罚目的是刑法体系的逻辑起点第130-134页
        二、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是犯罪问题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第134-136页
        三、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是刑罚问题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第136-139页
        四、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是刑事责任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第139-140页
        五、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是刑法因果关系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第140-144页
        六、刑罚目的是刑法体系的逻辑终点第144-146页
第四章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与我国刑罚目的的确立第146-166页
    第一节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决定了刑罚目的的科学确立第146-148页
        一、刑罚目的动态品格发展的过程即确立刑罚目的的过程第146-147页
        二、刑罚目的动态品格为确立科学的刑罚目的指明了方向第147-148页
    第二节 公正报应——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必然选择第148-155页
        一、公正报应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必然要求第148-150页
        二、公正报应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第150-152页
        三、公正报应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第152-153页
        四、公正报应是建构“实质正义”秩序的必然要求第153-155页
    第三节 一般预防——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辩证选择第155-161页
        一、积极的一般预防——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必然选择第155-157页
        二、消极的一般预防——刑罚目的动态品格不可回避的内容第157-161页
    第四节 特殊预防——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辩证选择第161-166页
        一、积极的特殊预防——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必然选择第161-163页
        二、消极的特殊预防——刑罚目的动态品格不可回避的内容第163-166页
第五章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与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第166-250页
    第一节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决定了刑罚目的的实现路径第166-170页
        一、刑罚目的动态品格与刑罚目的的实现具有同一性第166-167页
        二、刑罚目的动态品格决定了实现刑罚目的的具体路径——刑罚权的运行第167-170页
    第二节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指引之制刑权与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第170-187页
        一、制刑权与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关系第170-172页
        二、我国刑罚配置的现状对刑罚目的实现的影响第172-180页
        三、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指引完善刑罚配置——实现刑罚目的第180-187页
    第三节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指引之求刑权与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第187-202页
        一、求刑权与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关系第187-190页
        二、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的现状对刑罚目的实现的影响第190-194页
        三、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指引完善量刑建议制度——实现刑罚目的第194-202页
    第四节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指引之量刑权与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第202-220页
        一、量刑权与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关系第202-206页
        二、我国刑事审判的现状对刑罚目的实现的影响第206-212页
        三、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指引完善刑事审判——实现刑罚目的第212-220页
    第五节 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指引之行刑权与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第220-250页
        一、行刑权与刑罚目的动态品格的关系第220-222页
        二、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指引刑罚执行原则的确立第222-224页
        三、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指引刑罚执行的核心内容——人格改造第224-235页
        四、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指引实现积极的特殊预防第235-243页
        五、刑罚目的动态品格指引实现消极的特殊预防第243-250页
结语第250-251页
参考文献第251-263页
后记第263-265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65页

论文共2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罪制度研究
下一篇:惩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