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一、理论基础:生态美学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个案研究:风雨桥研究的相关理论专著及成果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风雨桥的景观生态 | 第12-23页 |
第一节 立体的画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无声的诗 | 第14-20页 |
一、对称的律诗 | 第17-18页 |
二、富有意境的诗 | 第18-19页 |
三、山水田园诗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凝固的音乐 | 第20-23页 |
第二章 风雨桥的历史生态 | 第23-33页 |
第一节 风雨桥的起源 | 第23-27页 |
一、审美性与功利性的统一 | 第24-26页 |
二、文化的审美选择性 | 第26-27页 |
第二节 风雨桥的发展状态 | 第27-33页 |
一、原生态的风雨桥 | 第27-28页 |
二、生长状态的风雨桥 | 第28-30页 |
三、成熟状态的风雨桥 | 第30-33页 |
第三章 风雨桥的环境生态 | 第33-43页 |
第一节 依生之美 | 第33-35页 |
第二节 竞生之美 | 第35-38页 |
一、竞生的“幻想”阶段 | 第36页 |
二、竞生的“高扬”阶段 | 第36-37页 |
三、竞生的“迷茫”阶段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共生之美 | 第38-43页 |
一、桥与自然的共生之美 | 第38-39页 |
二、桥与文化的共生之美 | 第39-41页 |
三、桥与人的共生之美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