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鼓楼艺术研究--以广西三江独峒乡高定村鼓楼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一、国内关于鼓楼的论述及专著 | 第11-12页 |
二、国外对侗族鼓楼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鼓楼研究现状水平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学科视角与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的学科视角 | 第13-15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第四节 调查点概况 | 第15-18页 |
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 | 第15-16页 |
二、独峒乡高定寨概况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侗族鼓楼的简介 | 第18-24页 |
第一节 侗族鼓楼的分布 | 第18页 |
第二节 侗族鼓楼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侗族鼓楼的结构类型 | 第19-21页 |
一、鼓楼的外观结构 | 第19-20页 |
二、鼓楼楼身的内部结构 | 第20页 |
三、鼓楼的顶部结构 | 第20-21页 |
四、侗族鼓楼的类型 | 第21页 |
第四节 侗族鼓楼的艺术 | 第21-24页 |
一、鼓楼的造型艺术 | 第22页 |
二、鼓楼的彩绘艺术 | 第22页 |
三、鼓楼的雕塑艺术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高定村鼓楼情况 | 第24-31页 |
第一节 高定村氏族鼓楼 | 第24-25页 |
第二节 高定村公有鼓楼 | 第25-27页 |
第三节 高定村鼓楼的结构类型 | 第27页 |
第四节 高定村鼓楼的营造工艺 | 第27-31页 |
一、选宝地择吉日 | 第28页 |
二、取材备料 | 第28-29页 |
三、架马开工 | 第29页 |
四、扎排竖楼 | 第29页 |
五、上宝梁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高定村鼓楼艺术的形式美 | 第31-42页 |
第一节 高定村鼓楼造型的形态美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高定村鼓楼结构的对称美 | 第32-34页 |
第三节 高定村鼓楼装饰的象征美 | 第34-36页 |
第四节 高定村鼓楼展现的凝重美 | 第36-38页 |
第五节 高定村鼓楼的和谐美 | 第38-42页 |
一、高定村鼓楼色彩的和谐美 | 第38页 |
二、高定村鼓楼环境的和谐美 | 第38-40页 |
三、高定村鼓楼与民居共构的和谐美 | 第40-42页 |
第五章 高定村鼓楼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 第42-51页 |
第一节 高定村鼓楼的社会功能 | 第42-45页 |
一、政治军事功能 | 第42-43页 |
二、经济救助功能 | 第43-44页 |
三、文化教育功能 | 第44-45页 |
四、休闲娱乐功能 | 第45页 |
第二节 高定村鼓楼是侗族团结发展的象征 | 第45-46页 |
第三节 高定村鼓楼是侗族权威的象征 | 第46-47页 |
第四节 高定村鼓楼是侗族社会和谐的诠释 | 第47-48页 |
第五节 高定村鼓楼是侗族创造力量的体现 | 第48-49页 |
第六节 高定村鼓楼是侗族历史文化与审美的载体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