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 第21-31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1-26页 |
2.1.1 食物沙漠 | 第21-22页 |
2.1.2 家庭食物保障不足 | 第22-2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2.2.1 “Big Middle”理论 | 第26-27页 |
2.2.2 市场区位理论 | 第27页 |
2.3 研究进展 | 第27-31页 |
2.3.1 食物沙漠识别 | 第27-28页 |
2.3.2 菜场、超市与食物沙漠 | 第28-29页 |
2.3.3 超市与菜场消费定位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获取 | 第31-36页 |
3.1 南京市概况 | 第31-32页 |
3.2 菜场与超市布局 | 第32-34页 |
3.3 数据获取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食物沙漠与家庭食物保障不足 | 第36-54页 |
4.1 南京食物沙漠识别 | 第36-43页 |
4.1.1 超市与菜场服务区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4.1.2 超市与菜场服务空间范围 | 第38-40页 |
4.1.3 南京食物沙漠特征 | 第40-43页 |
4.2 不同出行方式下的健康食物可及性 | 第43-51页 |
4.2.1 指标分析 | 第44-46页 |
4.2.2 空间回归模型构建 | 第46-49页 |
4.2.3 健康食物可及性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4.3 城市住户家庭食物保障不足分析 | 第51-54页 |
4.3.1 家庭食物获取状况 | 第51-53页 |
4.3.2 家庭膳食多样性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食物沙漠与家庭食物获取 | 第54-61页 |
5.1 变量选取 | 第54页 |
5.2 模型构建 | 第54-55页 |
5.3 家庭食物获取不足发生率因素分析 | 第55-58页 |
5.3.1 模型检验与评价结果 | 第55-56页 |
5.3.2 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3.3 食物沙漠对家庭食物获取不足的影响 | 第58页 |
5.4 家庭安全认证农产品消费因素分析 | 第58-61页 |
5.4.1 模型估计结果 | 第58-59页 |
5.4.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页 |
5.4.3 食物沙漠对家庭安全认证农产品消费的影响 | 第59-61页 |
第六章 食物沙漠影与家庭膳食多样性 | 第61-68页 |
6.1 变量选取 | 第61页 |
6.2 模型构建 | 第61-62页 |
6.3 家庭膳食多样性水平因素分析 | 第62-64页 |
6.3.1 模型检验与评价结果 | 第62-63页 |
6.3.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64页 |
6.3.3 食物沙漠对家庭膳食多样性的影响 | 第64页 |
6.4 不同类别食物消费因素分析 | 第64-68页 |
6.4.1 模型估计结果 | 第64-66页 |
6.4.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66-67页 |
6.4.3 食物沙漠对不同类别食物消费的影响 | 第67-6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8-7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69-70页 |
7.3 讨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情况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