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证候要素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综述一: 中风病急性期证候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 第11-15页 |
1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其动态演变 | 第11页 |
2 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差异 | 第11页 |
3 中医证候与神经功能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 | 第11-12页 |
4 中医证候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 第12页 |
5 中医证候与患者一般情况的相关性 | 第12页 |
6 中医证候与伴随疾病的相关性 | 第12-13页 |
7 中医证候与凝血参数的相关性 | 第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5页 |
综述二: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现状 | 第15-23页 |
1 超早期溶栓药物 | 第15-16页 |
2 溶栓时间窗 | 第16-17页 |
3 溶栓并发症 | 第17-18页 |
4 联合用药 | 第18-19页 |
5 其它溶栓方式 | 第19页 |
6 小结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3-56页 |
前言 | 第23页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1 病例来源 | 第23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3-24页 |
3 纳入标准 | 第24页 |
4 排除标准 | 第24-25页 |
5 临床信息采集方法及标准 | 第25-26页 |
6 治疗方法 | 第26页 |
7 临床信息采集时间点 | 第26页 |
8 统计学处理 | 第26页 |
结果 | 第26-50页 |
1 基本临床资料 | 第26-34页 |
2 患者证候要素特点 | 第34-37页 |
3 皮层梗死与皮层下梗死证候差异 | 第37-40页 |
4 前循环梗死与后循环梗死证候差异 | 第40-43页 |
5 单发梗死灶与多发梗死灶证候差异 | 第43-46页 |
6 预后好与预后差证候差异 | 第46-50页 |
讨论 | 第50-56页 |
1. 流行病学特征 | 第50-51页 |
2. 影响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 第51-52页 |
3.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证候要素演变的分析 | 第52-54页 |
4. 炎症反应与脑梗死发病及证候之间的相关性 | 第54-55页 |
5. 梗死部位与证候要素演变规律的相关性 | 第55页 |
6. 问题与展望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病例图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附录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 第63-65页 |
附录2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