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3-2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三、传统村落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四、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六、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一章 明月湾传统村落相关概况 | 第23-33页 |
第一节 村落发展历程 | 第23-28页 |
一、形成期(公元前770年-公元907年) | 第24-25页 |
二、发展期(907年-1368年) | 第25页 |
三、繁荣期(1368年-1851年) | 第25-26页 |
四、破坏期(1851年-2000年) | 第26-27页 |
五、保护期(2000年至今)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村落安全防御特征 | 第28-30页 |
一、防御性选址 | 第28-29页 |
二、防御性格局 | 第29页 |
三、防御性设施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村落复合生态系统概况 | 第30-33页 |
一、自然生态子系统 | 第30-31页 |
二、经济生产子系统 | 第31-32页 |
三、社会生活子系统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明月湾自然生态子系统 | 第33-39页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第33-36页 |
一、地形地貌 | 第33-34页 |
二、农业气候条件 | 第34页 |
三、水资源条件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村落的风水理念 | 第36-39页 |
一、村落选址风水观 | 第36-37页 |
二、村落自然格局 | 第37页 |
三、村落景观体现的风水理念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明月湾经济生产子系统 | 第39-56页 |
第一节 渔业发展变迁 | 第39-42页 |
一、明清之前的渔业发展(公元前770年-公元1368年) | 第39-40页 |
二、明清时期的渔业发展(1368年-1911年) | 第40-41页 |
三、民国之后的渔业发展(1912年至今)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水稻生产发展变迁 | 第42-45页 |
一、明清之前水稻生产发展(公元前770年-公元1368年) | 第43-44页 |
二、明清时期水稻生产发展(1368年-1911年) | 第44页 |
三、民国之后水稻生产发展(1912年至今)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果树栽培发展变迁 | 第45-49页 |
一、明清之前果树栽培发展(公元前770年-公元1368年) | 第45-47页 |
二、明清时期果树栽培发展(1368年-1911年) | 第47-48页 |
三、民国之后果树栽培发展(1912年至今) | 第48-49页 |
第四节 碧螺春茶树种植发展变迁 | 第49-53页 |
一、碧螺春茶的历史沿革 | 第49-50页 |
二、碧螺春采制工艺 | 第50-51页 |
三、茶树种植发展 | 第51-53页 |
第五节 旅游业发展 | 第53-56页 |
一、旅游收入结构 | 第53-55页 |
二、村落旅游资源 | 第55页 |
三、旅游业对村落环境的影响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明月湾社会生活子系统 | 第56-64页 |
第一节 村落的空间布局 | 第56-58页 |
一、以礼制为中心的布局 | 第56-57页 |
二、棋盘式街巷布局 | 第57-58页 |
三、院落式空间布局 | 第58页 |
第二节 日常生活变迁 | 第58-61页 |
一、衣着 | 第58-59页 |
二、饮食 | 第59-60页 |
三、民居 | 第60页 |
四、交通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宗族发展 | 第61-64页 |
一、黄氏 | 第61-62页 |
二、秦氏 | 第62页 |
三、吴氏 | 第62-63页 |
四、邓氏 | 第63页 |
五、金氏 | 第63-64页 |
第四节 特色民俗文化——桃花坞木版年画 | 第64-67页 |
一、历史沿革 | 第64页 |
二、主要题材 | 第64-66页 |
三、传承意义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明月湾复合生态系统内在关联及保护对策 | 第67-75页 |
第一节 村落子系统横向关联分析 | 第67-70页 |
一、自然生态与经济生产系统间的关联 | 第67-68页 |
二、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活系统间的关联 | 第68页 |
三、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系统间的关联 | 第68页 |
四、复合生态系统对村落变迁的影响 | 第68-70页 |
第二节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明月湾村保护对策 | 第70-75页 |
一、基于自然生态子系统的生态环境保护 | 第70-72页 |
二、基于经济生产子系统的经济产业发展 | 第72-73页 |
三、基于社会生活子系统的传统文化传承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