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民初父母惩戒权变迁研究(1840-1927)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原因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清末至民初父母惩戒权变迁的基础 | 第13-26页 |
第一节 传统家长制下父母惩戒权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传统家长制下父母惩戒权的主要内容 | 第14-26页 |
一、亲自惩戒权 | 第14-20页 |
二、送惩权 | 第20-26页 |
第二章 清末变法修律中父母惩戒权的变迁 | 第26-39页 |
第一节 传统父母惩戒权在清末变法修律中的变迁 | 第26-35页 |
一、关于亲自惩戒权 | 第26-30页 |
二、关于送惩权 | 第30-35页 |
第二节 近代亲权制度中父母惩戒权的引入 | 第35-39页 |
一、惩戒权的主客体 | 第36-37页 |
二、惩戒权的内容 | 第37-38页 |
三、惩戒权的丧失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民国初期父母惩戒权的变迁 | 第39-48页 |
第一节 近代亲权制度中父母惩戒权的确立 | 第39-40页 |
第二节 相关大理院解释例、判例解读 | 第40-48页 |
一、惩戒权人 | 第42-43页 |
二、受惩戒者 | 第43-44页 |
三、监禁处分 | 第44-45页 |
四、特殊程序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清末至民初父母惩戒权变迁分析 | 第48-53页 |
第一节 清末至民初父母惩戒权变迁的特点 | 第48-50页 |
一、立法主义上的变化 | 第48-49页 |
二、司法实践中的妥协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清末至民初父母惩戒权变迁的动因 | 第50-51页 |
一、变迁的内因 | 第50-51页 |
二、变迁的外因 | 第51页 |
第三节 清末至民初父母惩戒权变迁的影响 | 第51-53页 |
一、对1949年之前民国时期的影响 | 第51-52页 |
二、对当代大陆地区的影响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