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既有建筑边坡安全稳定性评估理论 | 第17-28页 |
2.1 既有建筑边坡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2.2 既有建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5页 |
2.1.1 工程地质特征 | 第19-20页 |
2.1.2 地形地貌特征 | 第20-22页 |
2.1.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2.1.4 其他因素 | 第23-25页 |
2.3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计算 | 第25-27页 |
2.4 边坡影响因素权重确定 | 第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模糊Petri网的边坡安全评价理论 | 第28-36页 |
3.1 Petri网的基本知识 | 第28-30页 |
3.2 模糊综合评判法简介 | 第30-31页 |
3.3 模糊Petri网理论 | 第31-34页 |
3.3.1 模糊Petri网模型 | 第31-32页 |
3.3.2 模糊Petri网发生规则 | 第32-33页 |
3.3.3 模糊Petri网推理过程 | 第33-34页 |
3.4 基于模糊Petri网的既有建筑边坡安全评价模型 | 第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既有建筑边坡安全评价方法的工程应用 | 第36-64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36-39页 |
4.1.1 项目简介 | 第36-37页 |
4.1.2 山体边坡工程地质特征 | 第37-38页 |
4.1.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8-39页 |
4.1.4 周边环境及人类工程活动 | 第39页 |
4.2 边坡现场调查与评估 | 第39-42页 |
4.2.1 边坡工程作用与环境调查 | 第39-40页 |
4.2.2 山体边坡防护结构调查 | 第40-42页 |
4.2.3 山体边坡防护结构鉴定与评价 | 第42页 |
4.3 影响因素选取 | 第42-43页 |
4.4 敏感度分析和计算 | 第43-47页 |
4.4.1 安全系数变化规律研究 | 第43-46页 |
4.4.2 敏感度大小研究 | 第46-47页 |
4.5 模糊Petri网模型建立 | 第47-63页 |
4.5.1 影响因子敏感度计算 | 第47-55页 |
4.5.2 基于模糊Petri网模型边坡评价 | 第55-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边坡变形预测 | 第64-71页 |
5.1 灰色系统理论 | 第64页 |
5.2 灰色预测模型 | 第64-66页 |
5.2.1 初始数据判断 | 第64-65页 |
5.2.2 模型建模 | 第65-66页 |
5.2.3 模型检验 | 第66页 |
5.3 边坡变形预测 | 第66-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