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程序性辩护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程序性辩护之内涵及与相关概念之关系 | 第12-28页 |
一、程序性辩护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程序性辩护的性质 | 第13-15页 |
三、程序性辩护的要素 | 第15-18页 |
四、程序性辩护与实体性辩护 | 第18-21页 |
五、程序性辩护与程序性证明 | 第21-23页 |
六、程序性辩护与程序性制裁 | 第23-28页 |
第二章 程序性辩护之必要性 | 第28-33页 |
一、程序性辩护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 第28-29页 |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 第29-30页 |
三、程序性辩护是行使完整的辩护权的内在要求 | 第30-31页 |
四、刑事辩护的现状需要程序性辩护来改变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程序性辩护之局限性 | 第33-37页 |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逃脱刑事处罚 | 第33-34页 |
二、被害人及其家属可能认为司法不公 | 第34-35页 |
三、程序性辩护成功可能引起社会恐慌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程序性辩护之困境及努力的方面 | 第37-49页 |
一、程序性辩护面临之困境 | 第37-42页 |
(一) 普通民众不愿意接受此种辩护形态 | 第37-38页 |
(二) 程序与实体孰轻孰重依旧处于争论之中 | 第38-39页 |
(三) 法院没有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 第39页 |
(四) 程序合法性的司法审查制度缺少法律依据 | 第39-40页 |
(五) 刑事司法中的潜规则让程序性辩护如履薄冰 | 第40-42页 |
二、推行程序性辩护制度所应努力的方面 | 第42-49页 |
(一) 尽量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一种新的理念 | 第42-43页 |
(二) 在宪法层面理解程序性辩护 | 第43页 |
(三) 通过司法改革提高法院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 第43-44页 |
(四) 做好立法工作,使程序性辩护有法可依 | 第44-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