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老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 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再生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3.1 沥青再生剂概述 | 第17-18页 |
1.3.2 老化SBS改性沥青的再生机理 | 第18-20页 |
1.3.3 再生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4 SBS改性沥青再生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6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热氧老化对SBS分子结构与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第25-56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30页 |
2.2.1 实验原材料 | 第25-27页 |
2.2.2 热氧老化SBS的制备与分离 | 第27-28页 |
2.2.3 老化SBS的分子结构表征 | 第28-29页 |
2.2.4 老化SBS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表征 | 第29-30页 |
2.2.5 老化SBS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54页 |
2.3.1 热氧老化温度对SBS分子结构的影响 | 第30-35页 |
2.3.2 热氧老化时间对SBS分子结构的影响 | 第35-39页 |
2.3.3 空气流率对老化SBS分子结构的影响 | 第39-41页 |
2.3.4 热氧老化对SBS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 第41-44页 |
2.3.5 热氧老化对SBS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48页 |
2.3.6 热氧老化SBS结构与热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 第48-50页 |
2.3.7 SBS的热氧老化机理 | 第50-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老化SBS分子结构重建研究 | 第56-66页 |
3.1 引言 | 第56-5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3.2.1 实验原材料 | 第58-59页 |
3.2.2 热氧老化SBS的制备 | 第59页 |
3.2.3 老化SBS分子结构重建试验 | 第59页 |
3.2.4 老化SBS的重建分子结构表征 | 第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4页 |
3.3.1 BUDGE反应重建老化SBS的分子结构表征 | 第59-61页 |
3.3.2 MDI反应重建老化SBS的分子结构表征 | 第61-62页 |
3.3.3 老化SBS反应重建后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 第62-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反应再生SBS改性沥青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66-104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72页 |
4.2.1 实验原材料 | 第67-68页 |
4.2.2 老化SBS改性沥青的制备 | 第68-69页 |
4.2.3 反应再生SBS改性沥青的制备 | 第69页 |
4.2.4 反应再生SBS改性沥青物理性能测试 | 第69-70页 |
4.2.5 反应再生SBS改性沥青粘温特性测试 | 第70-71页 |
4.2.6 反应再生SBS改性沥青剪切流变性能测试 | 第71页 |
4.2.7 反应再生SBS改性沥青红外光谱分析 | 第71-7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2-103页 |
4.3.1 FCC油浆对老化SBS改性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72-74页 |
4.3.2 反应再生体系对老化SBS改性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74-80页 |
4.3.3 反应再生体系对老化SBS改性沥青粘温特性的影响 | 第80-82页 |
4.3.4 反应再生体系对老化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82-99页 |
4.3.5 反应再生体系对老化SBS改性沥青分子结构的影响 | 第99-10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5章 二次老化与再生对SBS改性沥青物理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104-121页 |
5.1 引言 | 第10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4-107页 |
5.2.1 实验原材料 | 第104页 |
5.2.2 二次老化SBS改性沥青的制备 | 第104-105页 |
5.2.3 二次再生SBS改性沥青的制备 | 第105页 |
5.2.4 二次再生SBS改性沥青物理性能测试 | 第105-106页 |
5.2.5 二次再生SBS改性沥青粘温特性测试 | 第106页 |
5.2.6 二次再生SBS改性沥青剪切流变性能测试 | 第106页 |
5.2.7 二次再生SBS改性沥青拉伸流变性能测试 | 第106-10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7-119页 |
5.3.1 二次再生SBS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 | 第107-108页 |
5.3.2 二次再生SBS改性沥青的粘温特性 | 第108-110页 |
5.3.3 二次再生SBS改性沥青的剪切流变性能 | 第110-117页 |
5.3.4 二次再生SBS改性沥青的拉伸流变性能 | 第117-11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6章 老化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反应再生研究 | 第121-142页 |
6.1 引言 | 第121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21-128页 |
6.2.1 实验原材料 | 第121-122页 |
6.2.2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 第122-123页 |
6.2.3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 | 第123-124页 |
6.2.4 老化与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 | 第124-125页 |
6.2.5 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测试 | 第125页 |
6.2.6 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测试 | 第125-127页 |
6.2.7 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测试 | 第127-128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28-141页 |
6.3.1 反应再生体系对老化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6.3.2 反应再生体系对老化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影响 | 第130-135页 |
6.3.3 反应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断裂宏观形貌 | 第135-137页 |
6.3.4 反应再生体系对老化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 第137-14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5页 |
7.1 结论 | 第142-144页 |
7.2 展望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 第154-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负责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