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沥青紫外老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1.2.1 沥青紫外老化实验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2 沥青紫外老化性能表征方法及评价指标 | 第19-22页 |
1.2.3 沥青紫外老化机理 | 第22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2章 原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5-34页 |
2.1 原材料及其主要性能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3页 |
2.2.1 沥青紫外老化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26-30页 |
2.2.2 沥青基本物理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2.2.3 沥青流变性能测试 | 第31页 |
2.2.4 沥青化学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2.2.5 沥青紫外光透过率测试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第3章 沥青紫外老化试验方法研究 | 第34-99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热氧和紫外及其耦合对沥青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35-48页 |
3.2.1 热氧和紫外对沥青化学结构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2 热氧和紫外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39-48页 |
3.3 不同波段紫外光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 第48-70页 |
3.3.1 不同波段紫外光老化后沥青流变性能变化 | 第51-64页 |
3.3.2 不同波段紫外光老化后沥青基团变化 | 第64-70页 |
3.4 沥青紫外老化深度研究 | 第70-83页 |
3.4.1 不同层沥青复数模量变化 | 第71-78页 |
3.4.2 不同层的沥青基团变化 | 第78-83页 |
3.5 紫外光在沥青中的穿透深度研究 | 第83-93页 |
3.5.1 紫外老化前不同厚度沥青薄膜的紫外光透射率 | 第84-86页 |
3.5.2 紫外老化后不同厚度沥青薄膜的紫外光透射率 | 第86-93页 |
3.6 臭氧对沥青的氧化作用 | 第93-9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96-99页 |
第4章 沥青紫外老化动力学研究 | 第99-138页 |
4.1 引言 | 第99-100页 |
4.2 沥青紫外老化的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 | 第100-124页 |
4.2.1 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求解方式的选择 | 第100-109页 |
4.2.2 相同紫外辐照强度不同温度下老化后羰基因子变化 | 第109-120页 |
4.2.3 相同温度不同紫外辐照强度下老化后羰基因子变化 | 第120-124页 |
4.3 沥青紫外老化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 | 第124-132页 |
4.3.1 温度对沥青紫外老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4.3.2 不同紫外辐照强度下沥青紫外老化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 | 第125-132页 |
4.4 温度及紫外辐照强度对沥青紫外老化的主效应 | 第132-1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5章 沥青紫外老化性能预测 | 第138-152页 |
5.1 引言 | 第138页 |
5.2 紫外老化沥青复数模量预测 | 第138-141页 |
5.3 沥青基本物理性能与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141-148页 |
5.3.1 粘度与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141-143页 |
5.3.2 软化点与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143-144页 |
5.3.3 针入度与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144-146页 |
5.3.4 延度与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146-148页 |
5.4 紫外老化沥青基本物理性能预测 | 第148-15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50-15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2-15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52-153页 |
6.2 展望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 第164-16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