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课题背景 | 第11-14页 |
1.2.1 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 第11-13页 |
1.2.2 传统工艺复合材料的不足 | 第13-14页 |
1.3 复合材料三维缝纫技术简介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复合材料三维缝纫技术发展概况 | 第15-19页 |
1.4.1 国外复合材料三维缝纫技术发展概况 | 第15-17页 |
1.4.2 国内复合材料三维缝纫技术发展概况 | 第17-19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内容 | 第20-21页 |
1.6.1 主要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复合材料三维缝纫机构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22-32页 |
2.1 复合材料三维缝纫机构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22-30页 |
2.1.1 进给机构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24-25页 |
2.1.2 夹持、拉紧机构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25-26页 |
2.1.3 缝纫头总体方案设计 | 第26-29页 |
2.1.3.1 单面缝纫技术简介 | 第26-27页 |
2.1.3.2 缝纫头的总体设计 | 第27-29页 |
2.1.4 升降、旋转机构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29-30页 |
2.2 复合材料三维缝纫机构的基本技术参数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三维缝纫机构的各部件的详细设计 | 第32-60页 |
3.1 进给机构的设计 | 第32-42页 |
3.1.1 底座设计 | 第32-33页 |
3.1.2 活动工作台设计 | 第33-34页 |
3.1.3 横向进给机构安装主架的设计 | 第34页 |
3.1.4 滚珠丝杠螺母副选型计算 | 第34-38页 |
3.1.5 电机的选型计算 | 第38-41页 |
3.1.6 伺服电机安装座设计 | 第41-42页 |
3.2 夹持、拉紧机构的设计 | 第42-44页 |
3.2.1 夹持功能结构设计 | 第42-43页 |
3.2.2 拉紧功能结构设计 | 第43-44页 |
3.3 缝纫头的设计 | 第44-52页 |
3.3.1 引线机构凸轮设计 | 第45-50页 |
3.3.1.1 滚子直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 | 第45-46页 |
3.3.1.2 引线机构凸轮基本参数的设定 | 第46页 |
3.3.1.3 引线机构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 第46-50页 |
3.3.2 钩、挑机构凸轮设计 | 第50页 |
3.3.3 两凸轮机构安装相位差计算及运动仿真 | 第50-52页 |
3.4 升降、旋转机构的设计 | 第52-59页 |
3.4.1 缝纫头需旋转的原因 | 第52-53页 |
3.4.2 升降、旋转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53-55页 |
3.4.3 升降机构气压缸的选型 | 第55-57页 |
3.4.4 旋转机构伺服电机的选型 | 第57-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三维缝纫机构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60-81页 |
4.1 有限元分析法的简介 | 第60-61页 |
4.2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的简介 | 第61页 |
4.3 关键零部件结构的静力学分析 | 第61-70页 |
4.3.1 静力学分析简介 | 第61-62页 |
4.3.2 纵向进给机构底座的静力分析 | 第62-66页 |
4.3.3 气缸安装夹具的静力分析 | 第66-70页 |
4.4 凸轮结构与凸轮轴承座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70-76页 |
4.4.1 模态分析简介 | 第70页 |
4.4.2 凸轮的模态分析 | 第70-73页 |
4.4.3 凸轮轴承座的模态分析 | 第73-76页 |
4.5 主架的优化设计 | 第76-80页 |
4.5.1 优化设计模块介绍 | 第77-78页 |
4.5.2 主架的优化设计 | 第78-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4页 |
5.1 总结 | 第81-82页 |
5.2 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