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国家审计论文

国家审计监督效果研究--基于审计对象视角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1 绪论第19-33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9-2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9-20页
        1.1.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1-23页
        1.2.1 研究思路第21-22页
        1.2.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23-27页
        1.3.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3.2 研究框架第24-27页
    1.4 概念界定第27-30页
        1.4.1 审计与国家审计第27-28页
        1.4.2 审计监督第28-29页
        1.4.3 审计要素(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审计对象)第29-30页
        1.4.4 审计报告(公告)第30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30-33页
        1.5.1 创新第30-31页
        1.5.2 不足第31-33页
2 文献综述第33-49页
    2.1 国家审计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效果研究第33-36页
        2.1.1 国家审计对中央政府部门的监督效果研究第33-34页
        2.1.2 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督效果研究第34-36页
        2.1.3 国家审计对政府部门监督效果研究评述第36页
    2.2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效果研究第36-41页
        2.2.1 国家审计公告(报告)研究第36-38页
        2.2.2 国家审计公告(报告)研究评述第38-39页
        2.2.3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效果研究第39-41页
        2.2.4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监督效果研究评述第41页
    2.3 国家审计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效果研究第41-47页
        2.3.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第41-44页
        2.3.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评述第44-45页
        2.3.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研究第45-47页
        2.3.4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研究评述第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3 理论基础第49-58页
    3.1 国家审计理论第49-53页
        3.1.1 国家审计理论的基本内容第49-52页
        3.1.2 国家审计的监督作用第52-53页
    3.2 国家治理理论第53-54页
        3.2.1 国家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第53页
        3.2.2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第53-54页
    3.3 委托代理理论第54-55页
        3.3.1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内容第54页
        3.3.2 基于国家审计视角的委托代理理论第54-55页
    3.4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55-56页
        3.4.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第55页
        3.4.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下的国家审计第55-56页
    3.5 信号传递理论第56页
        3.5.1 信号传递理论的基本内容第56页
        3.5.2 信号传递理论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第56页
    3.6 本章小结第56-58页
4 国家审计对政府部门监督效果的实证研究第58-86页
    4.1 国家审计对中央政府监督效果的实证研究第58-67页
        4.1.1 制度背景第58-59页
        4.1.2 理论分析第59-60页
        4.1.3 灰色系统理论第60页
        4.1.4 研究设计第60-62页
        4.1.5 实证分析第62-66页
        4.1.6 实证结果第66-67页
    4.2 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监督效果的实证研究第67-82页
        4.2.1 制度背景第67-69页
        4.2.2 理论分析第69-70页
        4.2.3 研究设计第70-74页
        4.2.4 实证分析第74-81页
        4.2.5 实证结果第81-82页
    4.3 国家审计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监督效果的比较第82-84页
    4.4 国家审计对政府部门监督效果的简要评述第84页
    4.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5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监督效果的实证研究第86-124页
    5.1 制度背景第86-87页
    5.2 理论分析第87页
    5.3 国家审计公告的市场反应第87-99页
        5.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87-88页
        5.3.2 数据来源和研究设计第88-91页
        5.3.3 实证结果第91-97页
        5.3.4 稳健性检验第97-99页
    5.4 国家审计与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第99-121页
        5.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99页
        5.4.2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第99-103页
        5.4.3 实证结果第103-114页
        5.4.4 稳健性检验第114-121页
    5.5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监督效果的简要评述第121-122页
    5.6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6 国家审计对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效果的实证研究第124-157页
    6.1 制度背景第124-125页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125-126页
    6.3 研究方法第126-129页
        6.3.1 倾向得分匹配分析第126-129页
        6.3.2 双重差分模型第129页
    6.4 研究设计第129-134页
        6.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第129-130页
        6.4.2 变量设计第130-134页
    6.5 实证结果第134-152页
        6.5.1 倾向得分匹配分析(PSM)第134-144页
        6.5.2 盈余管理程度衡量事务所审计质量第144-145页
        6.5.3 国家审计对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效果的实证结果第145-152页
    6.6 稳健性检验第152-156页
    6.7 本章小结第156-157页
7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第157-164页
    7.1 研究结论第157-158页
    7.2 研究创新第158-159页
    7.3 政策建议第159-161页
        7.3.1 针对审计主体(审计署等审计机关)的政策建议第159-160页
        7.3.2 针对审计对象(政府部门等)的政策建议第160-161页
    7.4 研究局限第161-162页
    7.5 研究展望第162-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76-177页
致谢第177-178页
附录第178-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火力楠种源区域试验与优良种源早期选择
下一篇:社会大变局中的两宋女子教育生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