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5页 |
1.1 植物内源激素分类 | 第13-16页 |
1.1.1 生长素 | 第13-14页 |
1.1.2 赤霉素 | 第14-15页 |
1.1.3 脱落酸 | 第15页 |
1.1.4 细胞分裂素 | 第15-16页 |
1.1.5 乙烯 | 第16页 |
1.1.6 油菜素甾醇 | 第16页 |
1.2 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6-19页 |
1.2.1 植物内源激素对种子萌发与休眠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2 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新稍生长的影响 | 第17页 |
1.2.3 植物内源激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 第17页 |
1.2.4 植物内源激素对果实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5 植物内源激素对叶的影响 | 第18页 |
1.2.6 植物内源激素对根的影响 | 第18页 |
1.2.7 植物内源激素的相互作用 | 第18-19页 |
1.3 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 | 第19-21页 |
1.3.1 生长调节剂的分类 | 第19页 |
1.3.2 生长调节剂的特点 | 第19-20页 |
1.3.3 生长调节剂的发展历程 | 第20页 |
1.3.4 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 植物内源激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4.1 生物检测法 | 第21-22页 |
1.4.2 免疫法 | 第22页 |
1.4.3 色谱法与光谱法 | 第22-23页 |
1.4.4 其它方法 | 第23-24页 |
1.5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25页 |
2.1.3 试验主要试剂 | 第25页 |
2.2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25-27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25-26页 |
2.2.2 植物内源激素的提取 | 第26页 |
2.2.3 内源激素HPLC测定的条件 | 第26页 |
2.2.4 标准溶液的配制测定 | 第26页 |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5页 |
3.1 激素标准样品测定 | 第27-28页 |
3.1.1 植物内源激素HPLC方法分析 | 第27页 |
3.1.2 植物内源激素标准曲线制定 | 第27-28页 |
3.2 树莓冬芽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 第28-32页 |
3.2.1 冬芽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 第28-30页 |
3.2.2 内源激素两个品种间比较 | 第30页 |
3.2.3 树莓冬芽中三种内源激素比值及相关性 | 第30-32页 |
3.3 树莓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32-36页 |
3.3.1 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 第32-33页 |
3.3.2 内源激素两个品种间差异比较 | 第33-34页 |
3.3.3 树莓叶片中内源激素比值及相关性 | 第34-36页 |
3.4 树莓果实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36-40页 |
3.4.1 果实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 第36-37页 |
3.4.2 内源激素两个品种间差异比较 | 第37-38页 |
3.4.3 树莓果实中内源激素之间比值及相关性 | 第38-40页 |
3.5 树莓一年生枝条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40-45页 |
3.5.1 一年生枝条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 第40-42页 |
3.5.2 内源激素两个品种间比较 | 第42-43页 |
3.5.3 一年生枝条中内源激素之间比值及相关性 | 第43-45页 |
4 讨论 | 第45-49页 |
4.1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植物内源激素的测定 | 第45页 |
4.2 植物内源激素与树莓冬芽休眠萌发的关系 | 第45-46页 |
4.3 植物内源激素与树莓叶片生长的关系 | 第46-47页 |
4.4 植物内源激素与果实生长的关系 | 第47页 |
4.5 植物内源激素与一年生枝条生长的关系 | 第47-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