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实效性研究--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导言第12-20页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第12-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目的第13-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15页
        (一)理论意义第14页
        (二)实践意义第14-15页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四、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6-18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五、研究设计及创新之处第18-20页
        (二)调查方法第18-19页
        (二)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一章 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的形成第20-40页
    一、辅导员制度形成概述第20-23页
        (一)辅导员制度的萌芽阶段第20页
        (二)辅导员制度的确立发展阶段第20-22页
        (三)辅导员制度的恢复和发展阶段第22-23页
        (四)辅导员制度的成熟阶段第23页
    二、民族院校辅导员的特点第23-29页
        (一)工作定位特点第24-27页
        (二)素质要求特点第27-28页
        (三)队伍结构特点第28-29页
    三、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现实作用第29-40页
        (一)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产生的原因第29-33页
        (二)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的工作特色第33-37页
        (三)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存在的作用第37-40页
第二章 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现状分析第40-47页
    一、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取得的成绩第40-42页
        (一)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第40-41页
        (二)能够有效缓解学生之间的分歧第41页
        (三)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帮助第41-42页
        (四)能够使学生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第42页
    二、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第42-47页
        (一)工作缺乏稳定性第43页
        (二)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不足第43-44页
        (三)角色定位模糊第44-45页
        (四)影响力度有限第45页
        (五)与专职辅导员的沟通不够第45-47页
第三章 提高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第47-66页
    一、充分重视和支持对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的新探索第47-54页
        (一)充分认识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有效作用第47-50页
        (二)构建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的工作制度第50-53页
        (三)重视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的人员配备、经费、政策投入第53-54页
    二、着力提高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队伍的业务素质第54-59页
        (一)把好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的选用第一关第54-55页
        (二)加强对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的岗前培训第55-58页
        (三)加强对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的工作指导第58-59页
    三、创新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的工作方法第59-63页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第59-61页
        (二)与兼职辅导员有效融合第61-62页
        (三)管理与助学相结合第62-63页
    四、完善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的考核与评价长效机制第63-66页
        (一)应确立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的激励机制第63-64页
        (二)规范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的评估机制第64页
        (三)与大学生实践活动实现有效结合第64-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A:民族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实效性问卷调查第72-78页
附录B: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丙烯参与的Povarov反应及其与四嗪的Diels-Alder反应研究
下一篇: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催化反应及其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