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7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18页 |
| 1.2.3 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1.4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1-23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 2.1 相关概念及说明 | 第23-26页 |
| 2.1.1 PPP模式 | 第23-25页 |
| 2.1.2 激励机制 | 第25页 |
| 2.1.3 PPP模式下项目的激励机制 | 第25-26页 |
| 2.2 PPP模式下项目的激励机制相关理论 | 第26-30页 |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28页 |
| 2.2.2 项目治理理论 | 第28-30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PPP模式下项目激励机制理论分析 | 第31-43页 |
| 3.1 委托代理理论中的PPP项目激励机制分析 | 第31-32页 |
| 3.1.1 逆向选择问题及其对应项目激励机制 | 第31页 |
| 3.1.2 道德风险问题及其对应项目激励机制 | 第31-32页 |
| 3.2 项目治理理论中的PPP项目激励机制分析 | 第32-34页 |
| 3.2.1 刚性激励机制 | 第33页 |
| 3.2.2 柔性激励机制 | 第33-34页 |
| 3.3 PPP模式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项目激励机制设计思路 | 第34-36页 |
| 3.3.1 政府补贴机制 | 第34-35页 |
| 3.3.2 监管约束机制 | 第35页 |
| 3.3.3 博弈定价机制 | 第35页 |
| 3.3.4 优化初筛机制 | 第35-36页 |
| 3.4 PPP模式下基于项目治理理论的项目激励机制设计思路 | 第36-40页 |
| 3.4.1 严格外部性方向 | 第36-37页 |
| 3.4.2 各方利益需求方向 | 第37-4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 第4章 MK项目案例分析 | 第43-55页 |
| 4.1 MK公司PPP项目背景 | 第43页 |
| 4.2 MK公司PPP项目中激励机制设计现状 | 第43-49页 |
| 4.2.1 已采用的激励机制 | 第43-47页 |
| 4.2.2 未采用的激励机制 | 第47-49页 |
| 4.3 MK公司PPP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 第49-50页 |
| 4.3.1 社会资本方收入受政府部门影响极大 | 第49-50页 |
| 4.3.2 社会资本方绩效考核失灵 | 第50页 |
| 4.4 MK公司PPP项目激励机制分析 | 第50-55页 |
| 4.4.1 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50-52页 |
| 4.4.2 委托代理理论与项目治理理论联合分析 | 第52-55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61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55-57页 |
| 5.1.1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解决PPP项目信息不对称问题 | 第55-56页 |
| 5.1.2 运用项目治理理论解决PPP项目利益分配问题 | 第56-57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57-61页 |
| 5.2.1 两大理论的综合运用在PPP模式下具备实用性 | 第57-58页 |
| 5.2.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项目治理理论完善绩效考核方案 | 第58-59页 |
| 5.2.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项目治理理论完善后评价方案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录 | 第65-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