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肘捶的历史传承与保护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前言 | 第7-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1.3.1 有关齐鲁体育文化的研究 | 第8-10页 |
1.3.2 有关临清文化的研究 | 第10-12页 |
1.3.3 关于临清肘捶的研究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1 文献资料法 | 第12页 |
2.2 实地考察法 | 第12-13页 |
2.3 访谈法 | 第13页 |
3 肘捶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13-19页 |
3.1 肘捶创建的历史文化背景 | 第13-14页 |
3.2 肘捶的补充和完善 | 第14页 |
3.3 肘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 第14-15页 |
3.4 肘捶近年来的发展 | 第15-16页 |
3.5 肘捶的传承体系 | 第16-19页 |
4 肘捶的基本技术体系 | 第19-26页 |
4.1 肘捶基本功 | 第19-21页 |
4.2 肘捶徒手套路 | 第21-22页 |
4.3 肘捶对练套路 | 第22-23页 |
4.4 肘捶器械套路 | 第23-24页 |
4.5 肘捶套路传承中的演变 | 第24页 |
4.6 肘捶论 | 第24-26页 |
5 肘捶在新时期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5.1 生活方式的转变,练习者减少 | 第26页 |
5.2 年龄结构失衡,传承人严重匮乏 | 第26-27页 |
5.3 肘捶研究协会成立时间尚短,经验不足 | 第27-28页 |
5.4 传承态度和传承思想的保护 | 第28页 |
6 肘捶的保护与发展对策 | 第28-33页 |
6.1 对肘捶传承人的保护 | 第28-29页 |
6.2 对肘捶技法功法的保护 | 第29页 |
6.3 加强政府的指导和帮助 | 第29-30页 |
6.4 肘捶研究会带动发展 | 第30页 |
6.5 发挥学校的传承功能 | 第30-31页 |
6.6 利用赛事进行宣传,推动发展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