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摘要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2.2 研究评述 | 第22-23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23-2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24-2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7-36页 |
2.1 复杂网络理论 | 第27-28页 |
2.2 复杂网络的基本特性 | 第28-31页 |
2.3 海运网络连通性的衡量指标 | 第31-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海运网络结构 | 第36-50页 |
3.1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海运网络模型 | 第36-41页 |
3.1.1 统计数据 | 第36-38页 |
3.1.2 网络构建 | 第38-41页 |
3.2 网络特性 | 第41-45页 |
3.2.1 网络特征值 | 第41-42页 |
3.2.2 无标度特性 | 第42-44页 |
3.2.3 小世界特性 | 第44-45页 |
3.3 航线变化的敏感性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海运网络脆弱性 | 第50-83页 |
4.1 网络脆弱性 | 第50-56页 |
4.2 基于模拟蓄意攻击下网络失效过程的港口节点分层 | 第56-62页 |
4.2.1 失效过程及临界点 | 第56-57页 |
4.2.2 港口节点分层 | 第57-62页 |
4.3 网络抗毁能力 | 第62-65页 |
4.3.1 抗毁能力的形成 | 第62-63页 |
4.3.2 抗毁能力评价模型 | 第63-64页 |
4.3.3 抗毁能力评价 | 第64-65页 |
4.4 海上通道通航受阻对网络脆弱性的影响 | 第65-72页 |
4.4.1 海上通道通航受阻的模拟方法 | 第67页 |
4.4.2 海上通道通航受阻时网络的变化 | 第67-72页 |
4.5 海上通道通航受阻对区域集装箱海运的影响 | 第72-74页 |
4.6 替代航线分析 | 第74-8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5章 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海运网络风险控制 | 第83-119页 |
5.1 关键环节形成因素 | 第83-85页 |
5.1.1 分层结构成因及影响 | 第84页 |
5.1.2 海洋地理影响 | 第84-85页 |
5.2 重要枢纽港的功能定位及失效影响 | 第85-114页 |
5.2.1 东亚枢纽港 | 第88-96页 |
5.2.2 东南亚枢纽港 | 第96-101页 |
5.2.3 南亚枢纽港 | 第101-104页 |
5.2.4 中东枢纽港 | 第104-109页 |
5.2.5 欧洲枢纽港 | 第109-114页 |
5.3 地缘风险 | 第114-116页 |
5.4 风险控制对策及建议 | 第116-11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19-121页 |
6.2 展望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1页 |
附录 | 第131-1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作者简介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