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8-28页 |
| 1.1 hERG钾通道检测 | 第18-20页 |
| 1.1.1 hERG钾通道检测在药物心脏毒性评价中的地位 | 第18-19页 |
| 1.1.2 hERG钾通道检测结果的判断 | 第19页 |
| 1.1.3 hERG钾通道检测的局限性 | 第19-20页 |
| 1.2 全面体外致心律失常分析 | 第20-21页 |
| 1.3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 | 第21-22页 |
| 1.4 立题依据 | 第22-23页 |
| 1.5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 第2章 采用斜坡刺激程序研究药物对hERG钾通道的作用 | 第28-68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 2.1.1 实验细胞 | 第28页 |
| 2.1.2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 2.1.3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9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4页 |
| 2.2.1 细胞培养 | 第29-30页 |
| 2.2.2 给药制剂配制 | 第30-32页 |
| 2.2.3 细胞准备 | 第32-33页 |
| 2.2.4 全细胞膜片钳 | 第33页 |
| 2.2.5 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 2.3 实验结果 | 第34-59页 |
| 2.3.1 致TdP高风险药物对hERG钾通道的作用 | 第34-42页 |
| 2.3.2 致TdP中风险药物对hERG钾通道的作用 | 第42-49页 |
| 2.3.3 致TdP低风险药物对hERG钾通道的作用 | 第49-59页 |
| 2.4 讨论 | 第59-65页 |
| 2.4.1 致TdP高风险药物对hERG钾通道的作用 | 第61-62页 |
| 2.4.2 致TdP中风险药物对hERG钾通道的作用 | 第62-63页 |
| 2.4.3 致TdP低风险药物对hERG钾通道的作用 | 第63-6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65页 |
| 2.6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第3章 采用尾电流刺激程序研究药物对hERG钾通道的作用 | 第68-96页 |
| 3.1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 3.2.1 细胞培养 | 第68页 |
| 3.2.2 细胞处理 | 第68页 |
| 3.2.3 全自动膜片钳 | 第68-69页 |
| 3.2.4 数据分析 | 第69页 |
| 3.3 实验结果 | 第69-92页 |
| 3.3.1 致TdP高风险药物对hERG钾通道的作用 | 第69-77页 |
| 3.3.2 致TdP中风险药物对hERG钾通道的作用 | 第77-84页 |
| 3.3.3 致TdP低风险药物对hERG钾通道的作用 | 第84-92页 |
| 3.4 讨论 | 第92-9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3.6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 第4章 药物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钾通道的作用 | 第96-110页 |
| 4.1 实验材料 | 第96-97页 |
| 4.1.1 实验细胞 | 第96页 |
| 4.1.2 主要试剂 | 第96页 |
| 4.1.3 实验仪器 | 第96-97页 |
| 4.2 实验方法 | 第97-99页 |
| 4.2.1 hiPSC-CM上钾电流记录方法的建立 | 第97-99页 |
| 4.2.2 苄普地尔对hiPSC-CM上钾通道的作用 | 第99页 |
| 4.3 实验结果 | 第99-104页 |
| 4.3.1 hiPSC-CM上钾电流记录方法的建立 | 第99-101页 |
| 4.3.2 苄普地尔对hiPSC-CM上钾通道的作用 | 第101-103页 |
| 4.3.3 苄普地尔对hiPSC-CM与HEK293细胞上钾通道作用的比较 | 第103-104页 |
| 4.4 讨论 | 第104-10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106页 |
| 4.6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 全文总结 | 第110-112页 |
| 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 第112-11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申请 | 第114-116页 |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