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劳务派遣工社会排斥研究--基于山东省J市的个案调查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研究缘起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缘起第9-10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页
   ·劳务派遣文献综述第10-13页
     ·劳务派遣概念及变迁第10-11页
     ·劳务派遣雇用关系及特征第11-13页
     ·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弊端第13页
   ·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第13-16页
     ·社会排斥的概念和特征第14页
     ·社会排斥的类型第14-15页
     ·社会排斥理论对劳务派遣工研究的适用性第15-16页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第16-18页
     ·研究方法及调查对象构成第16-17页
     ·基本框架第17-18页
第二章 我国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兴起与发展第18-23页
   ·我国劳动者就业体制的沿革第18-19页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安置就业”模式第18-19页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就业”模式第19页
   ·非正规就业模式的兴起与劳务派遣的变迁第19-21页
     ·我国劳务派遣的出现第19页
     ·非正规就业第19-20页
     ·新形势下我国的劳务派遣第20-21页
   ·我国当前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第21-23页
第三章 劳务派遣工社会排斥现状的实证研究第23-34页
   ·经济排斥:次级劳动力市场内部流动第23-27页
     ·工资差别待遇第23-24页
     ·工作福利排斥第24-26页
     ·消费市场排斥第26-27页
   ·政治排斥:参与决定自己权益的政治权利的缺失第27-29页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缺失第27-28页
     ·工会化程度低第28-29页
   ·社会关系排斥:社会资本匮乏且单一第29-31页
   ·文化排斥:主流意识形态对劳务派遣工的偏见与歧视第31-34页
     ·主流意识形态的排斥第31-32页
     ·媒体的推波助澜第32-34页
第四章 劳务派遣工社会排斥的原因分析第34-43页
   ·我国劳动力市场区隔的形成第34-36页
     ·劳动力市场分割第34-35页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区隔:背景原因第35-36页
   ·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下的劳资关系三方博弈第36-41页
     ·劳动力市场失效、派遣单位不规范与要派单位规避责任:直接原因第37-39页
     ·政府制度不完善及地方政府保护主义:根本原因第39-40页
     ·劳务派遣工权利的缺失与消极回应:社会排斥得以维持第40-41页
   ·其它原因:进一步加深社会排斥第41-43页
第五章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班主任绩效评估研究
下一篇:社会性别、认同与困境——“80后”女研究生择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