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的原因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三、陇东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群众工作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15-20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一)群众 | 第15页 |
(二)群众工作 | 第15-16页 |
(三)陇东革命根据地 | 第16-17页 |
二、陇东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的理论依据 | 第17-20页 |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第17-18页 |
(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探索形成的群众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陇东革命根据地党的群众工作 | 第20-31页 |
一、深入了解群众疾苦与诉求 | 第20-22页 |
(一)深入群众,调研群众诉求 | 第20-21页 |
(二)亲民、爱民,与群众打成一片 | 第21-22页 |
(三)开展“双拥”活动,建立良好的军民关系 | 第22页 |
二、广泛宣传并传播革命理念 | 第22-24页 |
(一)红军干部深入群众宣传革命道理 | 第22-23页 |
(二)结合当地民间文化宣传党的政策 | 第23页 |
(三)创办红色刊物推动党的宣传工作 | 第23-24页 |
三、通过教育引导提高群众思想觉悟 | 第24-26页 |
(一)创办革命学校,加强群众文化教育 | 第24-25页 |
(二)加强党员干部和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5-26页 |
(三)制定社会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第26页 |
四、满足群众经济利益奠定根据地发展的物质基础 | 第26-29页 |
(一)开展土地革命,把群众动员起来 | 第26-27页 |
(二)发展边区经济,改善群众生活 | 第27-28页 |
(三)开展大生产运动,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 第28-29页 |
五、以新型民主制度与措施保障群众民主参政 | 第29-31页 |
(一)团结各阶级人民实行“三三制”政策,加强各级民主政权建设 | 第29页 |
(二)开展民主普选活动,使群众可以行使政治权利 | 第29页 |
(三)建设健全司法制度、创办“马锡五审判方式”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陇东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的历史作用及成功经验 | 第31-37页 |
一、陇东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的历史作用 | 第31-34页 |
(一)提高了陇东革命根据地群众的政治、军事、文化素质 | 第31-32页 |
(二)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革命热情更加高涨 | 第32-33页 |
(三)根据地民主制度不断发展,抗日民主政权得以巩固 | 第33页 |
(四)为党的全面执政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 第33-34页 |
二、陇东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的成功经验 | 第34-37页 |
(一)相信群众、团结群众是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前提 | 第34页 |
(二)加强群众教育,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抓手 | 第34-35页 |
(三)满足群众利益诉求,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关键因素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陇东革命根据地群众工作的现实启示 | 第37-48页 |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保证 | 第37-41页 |
(一)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 第37-39页 |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观教育 | 第39-40页 |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 第40-41页 |
二、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探索新方法是群众工作的关键 | 第41-43页 |
(一)在继承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基础上开拓创新 | 第41-42页 |
(二)探索信息时代群众工作新方法 | 第42页 |
(三)完善新时代群众工作新机制 | 第42-43页 |
三、满足人民利益始终是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 第43-48页 |
(一)倾听、了解人民利益诉求 | 第44页 |
(二)协调解决群众利益冲突 | 第44-45页 |
(三)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 第45-46页 |
(四)保证发展成果为人民群众共享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