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7-20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第20-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角色 | 第20页 |
2.1.2 教师角色 | 第20-21页 |
2.1.3 新课改中的教师角色 | 第21页 |
2.1.4 教师角色认同 | 第21-22页 |
2.1.5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认同 | 第22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22-26页 |
2.2.1 角色理论 | 第22-23页 |
2.2.2 教师角色理论 | 第23-26页 |
3 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认同现状调查 | 第26-54页 |
3.1 问卷编制及样本选择 | 第26-30页 |
3.1.1 问卷编制 | 第26页 |
3.1.2 样本选择 | 第26-30页 |
3.2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认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0-43页 |
3.2.1 参加新课改培训频率与对新课改理念理解程度的相关分析 | 第30-32页 |
3.2.2 了解校本课程程度与对新课改理念理解程度的相关分析 | 第32-33页 |
3.2.3 思想政治课教师基本素养与角色认同的相关分析 | 第33-37页 |
3.2.4 思想政治课教师工资收入与角色认同的相关分析 | 第37-39页 |
3.2.5 思想政治课教师工作投入度与角色认同的相关分析 | 第39-40页 |
3.2.6 思想政治课教师社会地位满意度与角色认同的相关分析 | 第40页 |
3.2.7 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否得到尊重与角色认同的相关分析 | 第40-41页 |
3.2.8 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感与角色认同的相关分析 | 第41-42页 |
3.2.9 思想政治课教师年龄与角色认同的相关分析 | 第42-43页 |
3.3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认同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3.3.1 访谈案例 | 第43-44页 |
3.3.2 访谈结果 | 第44-46页 |
3.4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认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54页 |
3.4.1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不适问题 | 第47-49页 |
3.4.2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困惑问题 | 第49-51页 |
3.4.3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冲突问题 | 第51-54页 |
4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认同的影响因素 | 第54-58页 |
4.1 外部因素 | 第54-56页 |
4.1.1 工资收入水平 | 第54页 |
4.1.2 学校的评价制度 | 第54-55页 |
4.1.3 社会地位满意度 | 第55-56页 |
4.2 内部因素 | 第56-58页 |
4.2.1 自身能力素养 | 第56页 |
4.2.2 人际关系失衡 | 第56-58页 |
5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实现角色认同的建议 | 第58-64页 |
5.1 自身层面 | 第59-60页 |
5.1.1 调整角色认知,提升抗压能力,获得幸福感 | 第59页 |
5.1.2 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素质 | 第59页 |
5.1.3 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领域的自我超越 | 第59-60页 |
5.1.4 建立自身周边融洽的人际关系网络 | 第60页 |
5.2 学校层面 | 第60-61页 |
5.2.1 提倡全面科学的发展性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管理体制 | 第60-61页 |
5.2.2 提供能够拓展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 第61页 |
5.3 社会层面 | 第61-64页 |
5.3.1 正确定位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 | 第61-62页 |
5.3.2 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62-64页 |
6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A | 第68-74页 |
附录B | 第74-76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