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论文

“藏阿柔”游牧部落民俗文化变迁的调查研究--以青海省河南县宁木特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0-15页
        一、研究目的第10-11页
        二、选题意义第11-12页
            (一)理论意义第11页
            (二)现实意义第11-12页
        三、概念界定第12-15页
            (一)时间的界定第12页
            (二)民俗定义第12-13页
            (三)民俗的分类第13-14页
            (四)物质民俗的分类第14页
            (五)阿柔部落与藏阿柔部落的界定第14页
            (六)田野增殖知识理论第14-15页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与综述第15-23页
        一、关于民俗文化变迁的研究第16-20页
            (一)文化变迁的理论第16-17页
            (二)藏族物质民俗变迁的研究第17-20页
        二、国内对藏阿柔部落的相关研究第20-22页
            (一)历史文化研究第20-21页
            (二)民俗文化的研究第21-22页
            (三)文献述评第22页
        三、国外对阿柔部落的研究第22-23页
    第三节 研究设计第23-25页
        一、研究理论第23页
            (一)文化变迁理论第23页
        二、研究方法第23-25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23页
            (二)田野调查法第23-25页
第二章 民俗环境之人文与生态第25-44页
    第一节 藏阿柔部落的自然生态环境第25-28页
        一、地理位置第25-26页
        二、自然环境第26-28页
    第二节 藏阿柔部落的人文社会环境第28-44页
        一、阿柔部落的族源及传说第29-32页
            (一)阿柔族源概述第29-31页
            (二)阿柔部落族源传说第31-32页
        二、阿柔部落的历史迁徙之因第32-37页
        三、河南蒙旗的藏阿柔部落人口分布与现状第37-44页
            (一)河南蒙旗的历史概况第37-42页
            (二)河南蒙旗藏阿柔部落人口分布与现状第42-44页
第三章 民俗标志物之文化积淀:物质民俗的变迁第44-81页
    第一节 物质生产民俗第44-57页
        一、生计方式的变迁第44-54页
            (一)传统狩猎文化与茶马古道的没落第45-46页
            (二)藏阿柔部落狩猎对象及用途第46-47页
            (三)狩猎过程第47-51页
            (四)狩猎习俗第51-53页
            (五)小结第53-54页
        二、传统的畜牧方式变迁第54-57页
            (一)传统生产资料占有形式的变化第54-55页
            (二)传统的四季轮牧变化第55-56页
            (三)畜牧业变迁的特点第56-57页
        三、物质生产与部落生活第57页
    第二节 物质生活民俗第57-81页
        一、饮食结构的丰富化第57-65页
            (一)传统的饮食结构第58-62页
            (二)日常与节庆饮食结构的变化第62-65页
        二、服饰民俗的现代化趋向第65-73页
            (一)文化记忆的符号:传统服饰结构第65-70页
            (二)现代化服饰结构的改变第70-71页
            (三)服饰变迁的原因及特点第71-73页
        三、居住民俗变迁第73-79页
            (一)传统的居住格局变迁第73-79页
        四、物质生活与部落信仰第79-81页
第四章 藏阿柔部落物质民俗文化变迁的几点思考第81-87页
    第一节 物质民俗文化变迁的趋势第81-85页
        一、藏阿柔部落物质民俗文化变迁的原因分析第82-85页
            (一)国家政策的转向第82-83页
            (二)经济的发展第83页
            (三)新媒体的影响第83-84页
            (四)观念的转变第84页
            (五)民俗环境的变化第84-85页
    第二节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在校期间研究获奖成果第90-91页
附录一 田野照片第91-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与移民社会关系网络重构研究--以山西省X县为例
下一篇:中卫市生态移民户农业生产、生活变化及满意度研究--以鸣沙村、鸣钟村和宽口井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