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文化自信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2 文化自信的理论概述 | 第16-24页 |
2.1 文化自信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2 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 第17-18页 |
2.2.2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想 | 第18-20页 |
2.3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时代内涵 | 第20-24页 |
2.3.1 大学生对中华文化认知和认同的主体性意识 | 第20-21页 |
2.3.2 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甄别意识和包容心态 | 第21-22页 |
2.3.3 大学生在实践中的自我传承和创新 | 第22-24页 |
3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透视 | 第24-34页 |
3.1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积极表现 | 第24-27页 |
3.1.1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持肯定的态度 | 第24-25页 |
3.1.2 大学生对革命文化认知和认同程度高 | 第25-26页 |
3.1.3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 第26页 |
3.1.4 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 第26-27页 |
3.2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消极表现 | 第27-30页 |
3.2.1 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上的“文化他塑” | 第27-28页 |
3.2.2 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 第28-29页 |
3.2.3 大学生对消费潮流和符号文化的盲从盲信 | 第29-30页 |
3.3 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 第30-34页 |
3.3.1 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因素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 第30-31页 |
3.3.2 大学生自身文化使命意识和参与意识趋向淡漠 | 第31-33页 |
3.3.3 多元文化冲突引发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危机 | 第33-34页 |
4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思考 | 第34-48页 |
4.1 培育大学生对文化的认知能力 | 第34-40页 |
4.1.1 彰显文化魅力,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 第34-36页 |
4.1.2 把握文化方向,增强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力 | 第36-38页 |
4.1.3 把握文化特点,强化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 第38-40页 |
4.2 创新大学生文化教育方法 | 第40-43页 |
4.2.1 增加国学教育,促使传统文化基因植根于心中 | 第40-41页 |
4.2.2 利用课堂载体,实现多类形式互联互通 | 第41-42页 |
4.2.3 举办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的文化参与力的提高 | 第42-43页 |
4.3 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 | 第43-48页 |
4.3.1 务实家庭教育的常态化功能,重视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 | 第43-44页 |
4.3.2 发挥社会文化教育功能,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44-46页 |
4.3.3 强化互联网疏导功能,净化优质文明网络环境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