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耕地质量渐变类型监测片区划分研究--以福建省顺昌县为例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9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第15-18页
        1.3.3 国内外研究进展小结第18-19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页
    1.5 耕地质量监测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9-21页
        1.5.1 相关概念第19-20页
        1.5.2 理论基础第20-21页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1-24页
        1.6.1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6.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顺昌县区域概况与数据处理第24-30页
    2.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第24页
    2.2 自然资源条件第24-27页
        2.2.1 气候条件第24-26页
        2.2.2 地貌条件第26页
        2.2.3 水文条件第26-27页
    2.3 社会经济概况第27-28页
    2.4 研究数据来源于数据处理第28-29页
        2.4.1 数据来源第28页
        2.4.2 数据处理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顺昌县耕地质量水平分析第30-49页
    3.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第30-32页
        3.1.1 土地利用现状第30-32页
        3.1.2 土地利用特点第32页
    3.2 现状耕地分布第32-36页
    3.3 耕作土壤状况第36-41页
        3.3.1 耕作土壤类型第36页
        3.3.2 耕作土壤面积及其分布第36-39页
        3.3.3 主要耕作土壤特征第39-40页
        3.3.4 耕作土壤肥力类型第40-41页
    3.4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第41-48页
        3.4.1 各等别耕地情况第41-42页
        3.4.2 各乡镇耕地情况第42-46页
        3.4.3 各地类耕地情况第46-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渐变类型区和监测片区划分指标体系及方法第49-57页
    4.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第49页
    4.2 指标选取第49-51页
    4.3 监测片区划分指标体系第51-54页
    4.4 综合评价方法第54-55页
    4.5 监测片区划分方法第55-56页
        4.5.1 划分原则第55页
        4.5.2 划分方法第55-56页
    4.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顺昌县耕地质量渐变类型判定和监测片区划分结果第57-87页
    5.1 福建省耕地质量渐变类型集第57-58页
    5.2 顺昌县耕地主导渐变类型第58-65页
        5.2.1 盐化碱化型、沙化型第59页
        5.2.2 水土流失型第59页
        5.2.3 逐步干旱型第59页
        5.2.4 逐步渍涝型第59-60页
        5.2.5 肥力衰退型第60-62页
        5.2.6 肥力提升型第62-64页
        5.2.7 酸化型第64-65页
    5.3 顺昌县耕地质量渐变类型监测片区划分结果第65-86页
        5.3.1 逐步渍涝型第66-71页
        5.3.2 肥力衰退型第71-76页
        5.3.3 肥力提升型第76-82页
        5.3.4 酸化型第82-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第87-89页
    6.1 研究结论第87-88页
    6.2 研究不足之处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因素修正法的仙游县耕地质量定级研究
下一篇:农户农地产权认知、农地经营行为与农业面源污染--以福建三明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