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23页 |
1.1 催化脱氢反应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1.1.1 烷烃脱氢反应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1.2 酮类脱氢反应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1.3 含氮杂环化合物脱氢反应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 钯催化醇的氧化反应的背景及机理研究 | 第15-18页 |
1.2.1 钯催化醇氧化反应的背景 | 第15-17页 |
1.2.2 钯催化的醇的氧化机理研究 | 第17-18页 |
1.3 非氧化还原活性金属离子协助过渡金属的催化氧化 | 第18-20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2 钯催化的饱和C-C键脱氢反应 | 第23-4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3-29页 |
2.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1.3 实验说明 | 第24-26页 |
2.1.4 钯催化氧化脱氢反应条件筛选以及动力学的操作步骤 | 第26-29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42页 |
2.2.1 路易斯酸协助乙酸钯催化氧化脱氢反应条件的筛选 | 第29-33页 |
2.2.2 Zn(OTf)_2协助Pd(OAc)_2催化氧化脱氢动力学反应 | 第33-35页 |
2.2.3 Zn(OTf)_2协助Pd(OAc)_2催化氧化不同含氮杂环化合物脱氢反应 | 第35-36页 |
2.2.4 路易斯酸协助Pd(OAc)_2催化对叔丁基环己酮的氧化脱氢反应 | 第36-37页 |
2.2.5 路易斯酸与Pd(OAc)_2的比例对叔丁基环己酮的氧化脱氢反应的影响 | 第37-38页 |
2.2.6 Pd(OAc)_2/Zn(OTf)_2催化体系的表征 | 第38-41页 |
2.2.7 Pd(OAc)_2/Zn(OTf)_2催化氧化脱氢的活性中间体 | 第41-42页 |
2.3 结论 | 第42-43页 |
3 钯催化醇氧化反应 | 第43-60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3-47页 |
3.1.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3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43-45页 |
3.1.3 实验说明 | 第45-46页 |
3.1.4 醇氧化反应条件筛选 | 第46-47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59页 |
3.2.0 路易斯酸协助Pd(Ⅱ)催化醇氧化反应条件的筛选 | 第47-52页 |
3.2.0.1 路易斯酸协助的乙酸钯催化苯甲醇氧化反应溶剂的筛选 | 第47-49页 |
3.2.0.2 乙酸钯催化苯甲醇氧化反应中不同种路易斯酸的筛选 | 第49-52页 |
3.2.1 Sc(OTf)_3协助Pd(OAc)_2催化氧化醇的反应 | 第52-54页 |
3.2.2 Pd(OAc)_2/Sc(OTf)_3催化体系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 第54-55页 |
3.2.3 Sc(OTf)_3协助Pd(OAc)_2催化苯甲醇的动力学研究 | 第55-59页 |
3.3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附录1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附录2 | 第69-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