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外电价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2 家庭用电负荷建模及储能设备简介 | 第13-26页 |
2.1 家庭常见负荷的数学模型分析 | 第13-19页 |
2.1.1 常见家用电器使用情况 | 第13-14页 |
2.1.2 主要家用电器负荷需求数学模型 | 第14-19页 |
2.2 开发负荷仿真软件分析各种负荷模型建立日负荷曲线 | 第19-22页 |
2.3 智能离并网换流设备与储能电池 | 第22-24页 |
2.3.1 储能电池 | 第22-24页 |
2.3.2 家用离并网智能换流器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现行电价制度下家庭储能系统容量规划及收益分析 | 第26-38页 |
3.1 某城市家庭用电负荷时序模型 | 第26-27页 |
3.2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储能效益评价模型与充放电策略 | 第27-31页 |
3.2.1 全寿命周期成本(LCC)概念 | 第27页 |
3.2.2 储能效益评价模型与充放电策略 | 第27-31页 |
3.3 粒子群算法(PSO)求解 | 第31-33页 |
3.3.1 智能优化算法的整体概述 | 第31页 |
3.3.2 粒子群算法原理简介 | 第31-32页 |
3.3.3 粒子群算法结合算例模型的运用 | 第32-33页 |
3.4 计算分析 | 第33-36页 |
3.4.1 计算结果 | 第33-34页 |
3.4.2 经济收益分析 | 第34-35页 |
3.4.3 储能系统安装后负荷模型优化效果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两部制电价激励下家庭储能的容量规划及收益分析 | 第38-48页 |
4.1 两部制电价下储能效益评价模型与充放电策略 | 第38-41页 |
4.2 计算分析 | 第41-46页 |
4.2.1 计算结果 | 第41-42页 |
4.2.2 储能系统安装后负荷模型优化效果 | 第42-44页 |
4.2.3 储能容量配置及经济收益分析 | 第44-46页 |
4.3 换流器在满足有功需求基础上的无功输出能力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考虑换流器无功输出的储能容量规划及收益分析 | 第48-61页 |
5.1 考虑换流器无功补偿的整体策略分析 | 第48-49页 |
5.2 家庭用电无功负荷时序模型 | 第49-50页 |
5.3 考虑换流器无功补偿的储能效益评价模型 | 第50-52页 |
5.4 计算分析 | 第52-59页 |
5.4.1 考虑无功补偿时PSO参数设置 | 第52页 |
5.4.2 计算结果 | 第52-53页 |
5.4.3 储能系统安装后负荷模型优化效果 | 第53-55页 |
5.4.4 储能容量配置及经济收益分析 | 第55-58页 |
5.4.5 功率因数的提升对储能系统综合收益的影响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