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CO_2的排放与利用现状 | 第10-12页 |
1.2.1 CO_2的排放现状 | 第10-11页 |
1.2.2 CO_2的回收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1.3 甲醇的用途与生产现状 | 第12-13页 |
1.3.1 甲醇的用途 | 第12-13页 |
1.3.2 甲醇的生产现状 | 第13页 |
1.4 CO_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 第13-14页 |
1.5 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 | 第14-16页 |
1.6 CO_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6.1 铜基催化剂 | 第17-20页 |
1.6.2 贵金属催化剂 | 第20页 |
1.6.3 其他催化剂 | 第20-21页 |
1.7 选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1-22页 |
1.7.1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2-27页 |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3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3-25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3页 |
2.3.2 N_2吸附-脱附(BET) | 第23-24页 |
2.3.3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4页 |
2.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 第24页 |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24页 |
2.3.6 扫描电镜(SEM) | 第24页 |
2.3.7 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 | 第24页 |
2.3.8 透射电镜(TEM) | 第24-25页 |
2.4 催化剂的性能测试 | 第25页 |
2.5 产物分析 | 第25-27页 |
第3章 催化剂CuO-ZnO-ZrO_2反应性能研究 | 第27-44页 |
3.1 前言 | 第27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3.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28页 |
3.2.2 催化剂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28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28-42页 |
3.3.1 Cu/Zn比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28-32页 |
3.3.2 Zr含量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32-35页 |
3.3.3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35-39页 |
3.3.4 工艺条件的考察 | 第39-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不同晶型ZrO_2对CuO-ZnO-ZrO_2催化剂加氢性能研究 | 第44-53页 |
4.1 前言 | 第44页 |
4.2 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44-45页 |
4.2.1 四方ZrO_2的制备 | 第44-45页 |
4.2.2 单斜ZrO_2的制备 | 第45页 |
4.2.3 无定型ZrO_2的制备 | 第45页 |
4.2.4 含不同晶型ZrO_2的CuO-ZnO-Zr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45页 |
4.2.5 催化剂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45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5-51页 |
4.3.1 ZrO_2结构分析 | 第45-47页 |
4.3.2 催化剂的结构分析 | 第47-49页 |
4.3.3 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 第49页 |
4.3.4 催化剂的吸附性能与表面碱度 | 第49-50页 |
4.3.5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不同形貌ZnO对CuO-ZnO-ZrO_2催化剂加氢性能研究 | 第53-64页 |
5.1 前言 | 第53页 |
5.2 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53-54页 |
5.2.1 花状ZnO的合成 | 第53页 |
5.2.2 片状ZnO的合成 | 第53-54页 |
5.2.3 棒状ZnO的合成 | 第54页 |
5.2.4 含不同形貌ZnO的CuO-ZnO-Zr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54页 |
5.2.5 催化剂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54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54-63页 |
5.3.1 ZnO结构分析 | 第54-55页 |
5.3.2 催化剂的结构分析 | 第55-58页 |
5.3.3 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 第58-59页 |
5.3.4 催化剂的吸附性能与表面碱度 | 第59-60页 |
5.3.5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60-62页 |
5.3.6 催化剂的稳定性能测试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