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制造工艺论文--航天器的维护与修理论文

木星轨道等离子体环境致航天器表面高水平充电特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2-13页
缩略词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4-20页
        1.1.1 木星探测计划及意义第14页
        1.1.2 木星等离子体环境及危害第14-15页
        1.1.3 表面充电危害性第15-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1 充电仿真程序开发现状第20-21页
        1.2.2 木星等离子体环境研究现状第21-22页
        1.2.3 木星轨道充电研究现状第22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第22-26页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2-24页
        1.3.2 论文的结构第24-26页
第二章 木星等离子体环境分析第26-35页
    2.1 木星等离子体来源第26页
    2.2 木星等离子体环境分类第26-30页
        2.2.1 按能量划分第26-27页
        2.2.2 按区域划分第27-30页
    2.3 木星与地球充电环境对比第30-32页
        2.3.1 木星与地球关键参数对比第30-31页
        2.3.2 木星与地球充电风险性对比第31-32页
    2.4 木星恶劣充电典型环境建模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木星磁场环境分析第35-50页
    3.1 概述第35页
    3.2 木星磁场的特征第35页
    3.3 木星的磁场建模第35-42页
        3.3.1 木星坐标系统及半径第35-37页
        3.3.2 木星磁场的数学建模第37-42页
    3.4 木星磁场模型的编程实现第42-48页
        3.4.1 Qt C++图形界面框架简介第43-44页
        3.4.2 计算流程第44页
        3.4.3 计算结果及验证第44-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表面充放电机理及算法第50-62页
    4.1 充电机理第50-56页
        4.1.1 环境等离子体电流第51页
        4.1.2 光电子电流第51-52页
        4.1.3 二次电子电流第52-55页
        4.1.4 背向散射电流第55-56页
    4.2 充电快速估算第56-60页
        4.2.1 Poisson-Vlasov模式第56-57页
        4.2.2 等效电路模式第57-60页
    4.3 SPIS充电计算算法第60-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木星高水平充电轨道的表面充电仿真分析第62-85页
    5.1 航天器与等离子体环境建模第62-64页
        5.1.1 航天器建模第62-64页
        5.1.2 等离子体环境参数第64页
    5.2 木星典型轨道的充电快速估算第64-65页
    5.3 典型轨道最恶劣条件充电情况研究第65-75页
        5.3.1 阴影区充电情况第65-68页
        5.3.2 光照区充电情况第68-71页
        5.3.3 出阴影过程充电情况第71-73页
        5.3.4 太阳帆板放电风险分析第73-75页
    5.4 磁场对充电危险性影响研究第75-84页
        5.4.1 磁限制作用对充电危险性影响第76-78页
        5.4.2 磁限制作用中势垒的影响第78-80页
        5.4.3 动生电场对充电危险性影响第80-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85-88页
    6.1 工作总结第85-86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86页
    6.3 后续工作与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致谢第93-9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4-95页
附录 木星轨道磁场和充电快速计算软件v1.0版第95-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人机快速抵近飞行过程中对地目标跟踪研究
下一篇:基于WITI的分段线性机场延误研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