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斜坡岩性油藏成藏特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4页 |
1.1 题目来源 | 第7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7-11页 |
1.3.1 国内外岩性油藏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3.2 研究区油气勘探现状及认识 | 第9-10页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5 主要工作量及认识 | 第12-14页 |
1.5.1 主要工作量 | 第12-13页 |
1.5.2 主要认识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2页 |
2.1 研究区位置 | 第14-15页 |
2.2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5-18页 |
2.3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8-22页 |
第三章 蠡县斜坡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及油藏特征 | 第22-56页 |
3.1 岩性油藏成藏条件 | 第22-52页 |
3.1.1 烃源岩特征 | 第22-33页 |
3.1.2 储集层特征 | 第33-52页 |
3.2 岩性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52-56页 |
3.2.1 岩性油藏类型 | 第52-53页 |
3.2.2 岩性油藏分布特征 | 第53-56页 |
第四章 蠡县斜坡岩性油藏成藏主控因素 | 第56-67页 |
4.1 烃源岩的分布与油藏的分布 | 第56-61页 |
4.1.1 油源对比 | 第56-60页 |
4.1.2 优质烃源岩与油气分布 | 第60-61页 |
4.1.3 生油洼槽与油气分布 | 第61页 |
4.2 砂体的分布与油藏的分布 | 第61-63页 |
4.2.1 储集相带与油气的分布 | 第61-62页 |
4.2.2 砂体类型与油气的分布 | 第62-63页 |
4.3 构造格局及断层对油藏分布的影响 | 第63-67页 |
4.3.1 鼻状隆起背景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2 断层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 第64-67页 |
第五章 蠡县斜坡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 第67-71页 |
5.1 坡折带成藏模式 | 第67-68页 |
5.2 台坡区成藏模式 | 第68页 |
5.3 断砂耦合成藏模式 | 第68-7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