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砂砾岩含油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3 研究面临的难点 | 第10-15页 |
1.3.1 油层解释符合率不高 | 第11页 |
1.3.2 核磁测井解释问题 | 第11-15页 |
1.4 主要的工作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1页 |
2.1 研究区背景 | 第17-18页 |
2.2 区域沉积演化特征 | 第18页 |
2.3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8-21页 |
第3章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 第21-32页 |
3.1 岩性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 | 第21-27页 |
3.2 物性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 | 第27-32页 |
3.2.1 孔隙度测井解释模型 | 第27-29页 |
3.2.2 渗透率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第4章 含油性评价研究 | 第32-45页 |
4.1 低渗透砂砾岩储层流体识别方法 | 第32-40页 |
4.1.1 不同流体类型的响应机理 | 第35-36页 |
4.1.2 砾岩储层流体识别图版 | 第36-40页 |
4.2 低渗透砾岩储层含油饱和度表征技术 | 第40-45页 |
4.2.1 饱和度迭代法计算可动流体饱和度 | 第40-43页 |
4.2.2 核磁共振波谱直接计算含油饱和度 | 第43-45页 |
第5章 低渗透砾岩含油性评价技术的应用 | 第45-50页 |
5.1 低渗透砂砾岩体储层油层识别技术 | 第45-48页 |
5.2 两种饱和度重叠饱和度计算技术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