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包装法律法规体系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现行包装法律法规制度综述 | 第16-24页 |
2.1 涉及包装的相关法律 | 第16-19页 |
2.2 涉及包装的相关行政法规 | 第19页 |
2.3 涉及包装的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 | 第19页 |
2.4 现行包装法律法规体系不足 | 第19-24页 |
2.4.1 行业立法缺失 | 第19-21页 |
2.4.2 法律规范分散 | 第21-22页 |
2.4.3 内容没有形成体系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构建包装法律法规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4-32页 |
3.1 构建包装法律法规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 第24-29页 |
3.1.1 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 | 第24-25页 |
3.1.2 行业规范发展的需要 | 第25-27页 |
3.1.3 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 第27-29页 |
3.2 构建包装法律法规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2页 |
3.2.1 包装立法的时机成熟 | 第29-30页 |
3.2.2 包装立法的理论研究充分 | 第30页 |
3.2.3 包装立法的实效可以保证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国外包装法律制度对我国包装立法的启示 | 第32-37页 |
4.1 国外包装相关法律制度 | 第32-35页 |
4.1.1 德国包装法律制度 | 第32-33页 |
4.1.2 日本包装法律制度 | 第33-34页 |
4.1.3 美国包装法律制度 | 第34-35页 |
4.2 国外包装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7页 |
4.2.1 完善包装法律法规体系 | 第35页 |
4.2.2 扩大生产者责任制度 | 第35-36页 |
4.2.3 明确处罚方式加大监督力度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构建我国包装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建议 | 第37-51页 |
5.1 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37-40页 |
5.1.1 绿色发展原则 | 第37-38页 |
5.1.2 全生命周期原则 | 第38-39页 |
5.1.3 源头控制末端治理原则 | 第39-40页 |
5.2 包装立法的法律位阶考量 | 第40-45页 |
5.2.1 立法的位阶考量要素 | 第41-42页 |
5.2.2 我国包装立法的路径 | 第42-45页 |
5.3 包装立法的体例安排 | 第45-51页 |
5.3.1 包装立法的体例形式 | 第46页 |
5.3.2 包装立法的体例内容 | 第46-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