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设计、计算与制图论文--机械设计论文

组合式双螺杆挤压膨化机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双螺杆挤压膨化机概述第12-13页
    1.3 双螺杆挤压膨化机的分类第13-14页
        1.3.1 非啮合型双螺杆挤压膨化机第13-14页
        1.3.2 啮合型异向双螺杆挤压膨化机第14页
        1.3.3 啮合型同向双螺杆挤压膨化机第14页
    1.4 研究现状第14-17页
        1.4.1 双螺杆挤压膨化机的发展史与国内外现状第14-15页
        1.4.2 理论研究与现状第15-16页
        1.4.3 实验研究与现状第16-17页
    1.5 双螺杆挤压膨化机的应用第17-18页
        1.5.1 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在休闲食品中的应用第17页
        1.5.2 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第17-18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基础理论第19-36页
    2.1 螺杆挤压膨化设备结构及挤压膨化原理第19-20页
    2.2 同向啮合双螺杆几何学理论第20-29页
        2.2.1 啮合原理第20页
        2.2.2 端面啮合曲线的数学原理第20-22页
        2.2.3 螺杆三维成型数学模型第22-23页
        2.2.4 螺槽深度第23-25页
        2.2.5 中心距的推导第25-26页
        2.2.6 捏合块元件模型的建立与选取第26-28页
        2.2.7 长径比的选择第28-29页
        2.2.8 加料段的选择第29页
        2.2.9 计量段长度第29页
    2.3 同向双螺杆流场分析基本理论第29-34页
        2.3.1 计算流体力学第29-30页
        2.3.2 流变学基础方程第30-31页
        2.3.3 连续介质基本方程第31-32页
        2.3.4 运动方程第32-33页
        2.3.5 本构方程第33-34页
        2.3.6 能量平衡方程第34页
    2.4 本章总结第34-36页
第三章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第36-48页
    3.1 数字样机建模第36-42页
        3.1.1 数字样机概述第36页
        3.1.2 SolidWorks软件介绍第36页
        3.1.3 双螺杆挤压膨化机设备选择第36-37页
        3.1.4 正向螺纹输送元件的设计第37页
        3.1.5 捏合块元件的设计第37-38页
        3.1.6 反向螺纹建压元件的设计第38-39页
        3.1.7 功能元件与基础螺杆组合第39-40页
        3.1.8 生成包络第40-42页
        3.1.9 Solidwor与ansys软件的交互第42页
    3.2 网格划分第42-46页
        3.2.1 ICEM CFD简介第42页
        3.2.2 模型导入和图形修复第42-46页
        3.2.3 网格划分结果第46页
    3.3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数值模拟及实验第48-65页
    4.1 数值分析方法第48页
    4.2 有限单元法第48-49页
    4.3 流场分析软件第49-50页
        4.3.1 Workbench软件介绍第49页
        4.3.2 CFX软件介绍第49-50页
    4.4 边界条件设置第50-51页
        4.4.1 螺杆外表面速度边界条件第50页
        4.4.2 机筒表面速度边界条件第50-51页
        4.4.3 进出口边界条件第51页
        4.4.4 求解器计算第51页
    4.5 场量分析第51-56页
        4.5.1 速度场分析第51-54页
        4.5.2 压力场分析第54-56页
    4.6 特殊位置分析第56-58页
        4.6.1 面上的分析第56-57页
        4.6.2 中性捏合块区域的分析第57-58页
    4.7 挤出特性分析第58-60页
    4.8 实验验证第60-64页
        4.8.1 实验装置第60-61页
        4.8.2 实验材料第61页
        4.8.3 实验过程第61页
        4.8.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1-64页
    4.9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65-67页
    5.1 结论第65-66页
    5.2 展望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作者在学期间学术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光诱导镍基合金等离子体光谱的定量分析
下一篇:基于X6818控制器的内窥镜系统中控制程序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