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新发肾致病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弱毒株选育

摘要第4-6页
Abstrsct第6-7页
缩略词表第12-14页
第一章 星状病毒感染概述第14-25页
    1.1 分类及病原学特征第14-19页
        1.1.1 病毒分类第14-16页
        1.1.2 分子生物学特征第16-17页
        1.1.3 衣壳蛋白结构及功能第17-18页
        1.1.4 星状病毒培养特性及抵抗力第18-19页
    1.2 流行病学第19-20页
    1.3 致病机制第20-21页
    1.4 跨种传播第21-22页
    1.5 重组现象第22页
    1.6 诊断方法第22-23页
    1.7 疫苗防控第23页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5页
第二章 鹅源星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第25-46页
    2.1 前言第25-26页
    2.2 材料第26-28页
        2.2.1 样本采集第26页
        2.2.2 鹅胚及试验动物第26页
        2.2.3 主要试剂耗材第26页
        2.2.4 相关溶液及配制第26-27页
        2.2.5 主要仪器设备第27-28页
    2.3 方法第28-33页
        2.3.1 细菌学检查第28页
        2.3.2 病毒学检查第28-32页
        2.3.3 病毒分离与毒价测定第32页
        2.3.4 雏鹅致病性实验第32-33页
    2.4 结果第33-44页
        2.4.1 自然感染病例的临床症状及病变第33-36页
        2.4.2 细菌分离第36页
        2.4.3 病毒学检侧第36-37页
        2.4.4 病毒分离与毒价测定第37-38页
        2.4.5 雏鹅实验感染第38-42页
        2.4.6 不同地区鹅源星状病毒分离及遗传学分析第42-44页
    2.5 讨论第44-45页
    2.6 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鹅源星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第46-62页
    3.1 前言第46-47页
    3.2 材料第47页
        3.2.1 毒株第47页
        3.2.2 主要试剂耗材第47页
        3.2.3 主要仪器设备第47页
    3.3 方法第47-51页
        3.3.1 引物设计第47-48页
        3.3.2 全基因组序列扩增第48页
        3.3.3 基因组两端序列扩增第48-50页
        3.3.4 全基因组序列准确性验证第50页
        3.3.5 基因组序列及相关结构分析第50-51页
        3.3.6 SD01遗传演化分析第51页
    3.4 结果第51-60页
        3.4.1 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第51-52页
        3.4.2 SD01基因组结构分析第52-54页
        3.4.3 SD01保守氨基酸基序分析第54-56页
        3.4.4 纤突蛋白(Capsid spike)结构预测第56-57页
        3.4.5 SD01同其他种属星状病毒同源性分析第57-60页
    3.5 讨论第60-61页
    3.6 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抗鹅源星状病毒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第62-88页
    4.1 前言第62页
    4.2 材料第62-67页
        4.2.1 毒株、细胞及试验动物第62-63页
        4.2.2 主要试剂耗材第63-64页
        4.2.3 相关溶液配制第64-66页
        4.2.4 主要仪器设备第66-67页
    4.3 方法第67-77页
        4.3.1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鹅源星状病毒衣壳蛋白第67-73页
        4.3.2 星状病毒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第73-77页
    4.4 结果第77-86页
        4.4.1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SD01衣壳蛋白第77-82页
        4.4.2 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第82-86页
    4.5 讨论第86-87页
    4.6 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鹅源星状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第88-100页
    5.1 前言第88页
    5.2 材料第88-89页
        5.2.1 毒株第88页
        5.2.2 主要试剂耗材第88-89页
        5.2.3 主要仪器设备第89页
    5.3 方法第89-93页
        5.3.1 高致病水禽星状病毒三重PCR方法的构建第89-91页
        5.3.2 荧光定量PCR方法(探针法)建立第91-93页
    5.4 结果第93-99页
        5.4.1 三重PCR方法的建立第93-96页
        5.4.2 实时荧光定量PCR(探针法)方法构建第96-99页
    5.5 讨论第99页
    5.6 小结第99-100页
第六章 鹅源星状病毒弱毒株的选育及免疫原性研究第100-115页
    6.1 前言第100-101页
    6.2 材料第101页
        6.2.1 毒株、鸡胚及试验动物第101页
        6.2.2 主要试剂耗材第101页
        6.2.3 相关溶液及其配制第101页
        6.2.4 主要仪器设备第101页
    6.3 方法第101-106页
        6.3.1 星状病毒实验室繁殖系统的建立第101-104页
        6.3.2 星状病毒传代致弱第104-105页
        6.3.3 弱毒株免疫原性试验第105页
        6.3.4 传代病毒基因变异分析第105-106页
    6.4 结果第106-113页
        6.4.1 实验室繁殖系统构建第106-109页
        6.4.2 鹅源星状病毒弱毒株的选育第109-112页
        6.4.3 鹅胚传代病毒基因组突变分析第112-113页
    6.5 讨论第113-114页
    6.6 小结第114-115页
第七章 结论第115-116页
第八章 创新点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个人简历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非编码RNA Linc-RAM通过调控糖原磷酸化酶活性促进骨骼肌细胞分化
下一篇:本生烟乙醇酸氧化酶GOX的结构与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