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8-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2 研究进展 | 第9-1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9-11页 |
2.1.1 景观格局的概念 | 第9页 |
2.1.2 尺度及尺度效应概念 | 第9页 |
2.1.3 生态网络的概念 | 第9-10页 |
2.1.4 生态网络的组成 | 第10-11页 |
2.2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2.2.1 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2.2.2 尺度效应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2.2.3 生态网络构建的理论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2.2.4 生态网络构建的实践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3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19页 |
3.1.1 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 第19页 |
3.1.2 自然环境条件 | 第19页 |
3.1.3 概况总结 | 第19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4 研究区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4.1 研究区材料 | 第22-23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22页 |
4.1.2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3-29页 |
4.2.1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尺度效应 | 第23-25页 |
4.2.2 生态网络构建 | 第25-28页 |
4.2.3 生态网络结构的评价 | 第28-29页 |
5 尺度效应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5.1 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 | 第29-31页 |
5.1.1 景观水平指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 | 第29-30页 |
5.1.2 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 | 第30-31页 |
5.2 景观格局指数的幅度效应 | 第31-34页 |
5.2.1 景观水平指数对幅度变化的响应 | 第31-32页 |
5.2.2 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对幅度变化的响应 | 第32-34页 |
6 3m粒度下的景观格局分析 | 第34-36页 |
6.1 3m粒度下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格局分析 | 第34-35页 |
6.2 3m粒度下斑块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分析 | 第35-36页 |
7 城市生态网络构建与评价 | 第36-47页 |
7.1 生态源识别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7.2 累积耗费距离表面构建结果与分析 | 第38页 |
7.3 生态廊道识别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7.4 生态节点识别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7.5 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提取 | 第40-44页 |
7.6 生态网络的评价 | 第44-45页 |
7.7 生态网络的构建 | 第45-47页 |
8 讨论与结论 | 第47-52页 |
8.1 讨论 | 第47-49页 |
8.1.1 景观格局的粒度效应 | 第47页 |
8.1.2 景观格局的幅度效应 | 第47-48页 |
8.1.3 无人机航测在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第48页 |
8.1.4 3m粒度下的景观格局分析 | 第48页 |
8.1.5 生态网络的评价及构建 | 第48-49页 |
8.2 结论 | 第49-50页 |
8.3 论文创新点 | 第50页 |
8.4 不足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Abstract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