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居站分离对西安市社区治理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5-23页
    2.1 文献综述第15-18页
    2.2 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2.2.1 社区治理第18页
        2.2.2 居站分离第18-19页
    2.3 理论基础第19-23页
        2.3.1 政府失灵理论第19-20页
        2.3.2 治理理论第20-21页
        2.3.3 制度变迁理论第21-23页
第三章 居站分离的制度变迁与发展逻辑第23-30页
    3.1 我国社区治理的制度变迁第23-25页
        3.1.1 单位治理阶段(1949-1986)第23-24页
        3.1.2 社区治理变革阶段(1987至今)第24-25页
    3.2 居站分离的动力机制第25-26页
        3.2.1 单位制解体第25页
        3.2.2 住房商品化第25-26页
        3.2.3 土地城市化第26页
    3.3 居站分离的演进机制第26-30页
        3.3.1 社区组织碎片化第26-27页
        3.3.2 市场整合机制失灵第27-28页
        3.3.3 社区内部阶层分化第28-29页
        3.3.4 居委会内部空心化第29-30页
第四章 居站分离的制度实践与模式架构第30-39页
    4.1 居站分离的制度实践第30-36页
        4.1.1 上海“居站分离”的制度实践第30-32页
        4.1.2 深圳“居站分离”的制度实践第32-36页
    4.2 居站分离的模式架构第36-39页
        4.2.1 一站一居模式第37页
        4.2.2 一站多居模式第37页
        4.2.3 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模式第37-39页
第五章 居站分离对城市社区治理的价值——以西安为例第39-56页
    5.1 西安社区管理模式的调查研究第39-47页
        5.1.1 调查方法第39-40页
        5.1.2 调查结果第40-45页
        5.1.3 数据分析第45-47页
    5.2 西安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第47-50页
        5.2.1 社区碎片化与多元治理第48页
        5.2.2 居委会治理能力受限第48-49页
        5.2.3 社区居民参与自治受限第49-50页
    5.3 居站分离对西安城市社区治理的价值第50-56页
        5.3.1 提升基层有效治理第50-51页
        5.3.2 推动构建服务型政府第51-53页
        5.3.3 改善社区碎片化趋势第53-54页
        5.3.4 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质量第54-56页
第六章 西安实施居站分离的可行性路径第56-62页
    6.1 推进西安社工专业化第56-59页
        6.1.1 提高社工薪酬待遇第56-57页
        6.1.2 完善社工激励机制第57-58页
        6.1.3 构建社工职业体系第58页
        6.1.4 提高社工社会认可第58-59页
    6.2 推进西安社工制度化第59-60页
        6.2.1 完善居站法规体系第59页
        6.2.2 鼓励社区居民自治第59页
        6.2.3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第59-60页
    6.3 推进居站主体多元化第60-62页
        6.3.1 居站职能多元化第60页
        6.3.2 参与渠道多元化第60-62页
第七章 结语第62-64页
附录第64-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形势下的网络反腐困境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西安市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激励机制研究--以灞桥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