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储运机械设备论文--油气管道论文

复杂载荷作用下含凹陷—划痕组合缺陷管道极限内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创新点第8-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7页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2-14页
    1.2 管道凹陷分类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1 凹陷管道特征参数与失效准则第15-17页
        1.3.2 复杂载荷作用下凹陷管道失效行为研究第17-18页
        1.3.3 凹陷管道极限内压实验研究第18-20页
    1.4 凹陷管道工程评价第20-25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5-27页
        1.5.1 存在的问题第25页
        1.5.2 本文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含凹陷-划痕管道有限元失效准则研究第27-63页
    2.1 常见失效判据第28-39页
        2.1.1 通过载荷-应变(位移)曲线确定第28-32页
        2.1.2 基于应力的失效准则第32-34页
        2.1.3 基于应变的失效准则第34-35页
        2.1.4 其他失效准则第35-39页
    2.2 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第39-43页
    2.3 磁记忆检测第43-48页
        2.3.1 同一钢板无缺陷、带划痕、带凹陷-划痕磁记忆信号比较第44-46页
        2.3.2 不同划痕深度磁记忆信号比较第46-48页
    2.4 拉伸实验第48-55页
        2.4.1 完好试件拉伸强度第50页
        2.4.2 含单一凹坑缺陷试件的拉伸强度第50-51页
        2.4.3 含单一划痕缺陷试件的拉伸强度第51页
        2.4.4 含凹坑和划痕组合缺陷试件的拉伸强度第51-53页
        2.4.5 破坏模式第53-55页
    2.5 有限元失效准则的确定第55-62页
        2.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5-58页
        2.5.2 有限元分析及模型验证第58-59页
        2.5.3 失效判据的确定第59-62页
    2.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3章 含凹陷-划痕管道的极限内压第63-97页
    3.1 概述第63页
    3.2 材料参数第63-64页
    3.3 完好管道极限内压第64-67页
    3.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7-69页
    3.5 结果分析第69-72页
        3.5.1 极限内压的确定第69-70页
        3.5.2 凹陷极限深度第70页
        3.5.3 管道破坏截面第70-72页
    3.6 影响因素分析第72-92页
        3.6.1 管道尺寸对极限内压的影响第72-75页
        3.6.2 管材性能对极限内压的影响第75-76页
        3.6.3 缺陷尺寸对极限内压的影响第76-92页
    3.7 极限内压预测公式第92-96页
    3.8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4章 复杂载荷作用下管道极限内压第97-109页
    4.1 最大轴向载荷和极限弯矩的确定第97-100页
        4.1.1 最大轴向载荷的确定第98-99页
        4.1.2 最大弯矩载荷的确定第99-100页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00-101页
    4.3 弯矩和轴向力对极限内压的影响第101-105页
        4.3.1 轴向力对极限内压的影响第102-103页
        4.3.2 弯矩对极限内压的影响第103-105页
    4.4 复杂载荷作用下极限内压预测公式第105-108页
    4.5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5章 凹陷管道工程处置标准改进第109-122页
    5.1 概述第109页
    5.2 极限深度的确定第109-116页
    5.3 临界曲率半径的确定第116-121页
    5.4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6章 结论第122-124页
    6.1 主要结论第122-123页
    6.2 研究展望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32-13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致密油藏岩石粘塑性力学特征及其在网络压裂中的应用
下一篇: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质量控制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