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工商工艺美术论文

上海《申报》版式设计演变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3-19页
    1.1 选题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9页
2 《申报》创刊的起源和概述第19-25页
    2.1 《申报》创刊的背景第19-20页
        2.1.1 上海租界下的新闻自由第19页
        2.1.2 近代报刊广告的兴起第19-20页
    2.2 《申报》创刊的历史第20-23页
        2.2.1 美查与《申报》第20-21页
        2.2.2 史量才与《申报》第21-23页
    2.3 《申报》创刊的需求第23-25页
        2.3.1 多样化成分的读者群落第23页
        2.3.2 西方文化的介入和渗透第23-25页
3 《申报》版式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第25-50页
    3.1 晚晴时期《申报》版式风格(初期)第25-32页
        3.1.1 上海《申报》文字第25-27页
            3.1.1.1 单一的宋体字符第25-26页
            3.1.1.2 传统木板刻字的沿用第26-27页
        3.1.2 上海《申报》图像第27-30页
            3.1.2.1 线描造型运用第27-28页
            3.1.2.2 民间版画表现第28-30页
        3.1.3 上海《申报》版式第30-32页
            3.1.3.1 竖行直排第30页
            3.1.3.2 矩形网格第30-32页
            3.1.3.3 旧式报头第32页
    3.2 民国时期《申报》版式风格(中期)第32-47页
        3.2.1 上海《申报》文字第33-38页
            3.2.1.1 鲜活灵动的美术字体第33-36页
            3.2.1.2 创意新颖的英文字体第36-38页
        3.2.2 上海《申报》图像第38-42页
            3.2.2.1 漫画插图第38-39页
            3.2.2.2 擦笔水彩画第39-40页
            3.2.2.3 创意图形第40-42页
        3.2.3 上海《申报》版式第42-47页
            3.2.3.1 中缝布局第42-43页
            3.2.3.2 首版广告第43-45页
            3.2.3.3 外框、底纹装饰第45-47页
    3.3 抗战时期《申报》版式风格(末期)第47-50页
        3.3.1 上海《申报》版式第48-50页
            3.3.1.1 半张两版第48-50页
4 《申报》版式风格变化的动因第50-60页
    4.1 上海独特地理位置第50-53页
        4.1.1 激烈的竞争环境第50-52页
        4.1.2 市民文化的兴起第52-53页
    4.2 媒介技术的进步第53-58页
        4.2.1 石印、铅印的引进第54-55页
        4.2.2 西方摄影技术第55-58页
    4.3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第58-60页
5 《申报》版式风格对近代平面设计的影响第60-66页
    5.1 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第60-61页
    5.2 复古风、民族元素的延续第61-63页
    5.3 专属的设计特色和品牌形象第63-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作者简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时代动态标志设计的几个向度
下一篇: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