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破产清算中劳动债权优先的制度概述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劳动债权优先的制度现状 | 第16-18页 |
一、何为劳动债权 | 第16-17页 |
二、劳动债权优先的现有制度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劳动债权优先的基础 | 第18-24页 |
一、生存权益优先的法哲学思考 | 第18-20页 |
二、劳动债权优先的政策性因素 | 第20-24页 |
第二章 合理限制劳动债权优先的必要性 | 第24-31页 |
第一节 劳动债权优先限制的理论依据:“利益平衡原则” | 第24-26页 |
一、破产法中的利益平衡原则 | 第24-25页 |
二、劳动债权优先当符合“利益平衡原则”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劳动债权优先限制的经济考量:信用制度之减损 | 第26-28页 |
一、市场经济的信用属性 | 第26-27页 |
二、劳动债权优先对信用的减损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劳动债权优先的政策因素反思 | 第28-31页 |
一、劳动者弱势地位概括性判断的质疑 | 第28-29页 |
二、破产法律制度的主要制度功能并非社会保障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限制劳动债权优先的标准及我国现存问题 | 第31-37页 |
第一节 限制劳动债权优先的合理标准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我国现存问题 | 第32-37页 |
一、我国立法缺少对劳动债权优先的合理限制 | 第32-35页 |
二、劳动债权优先的司法实践困惑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合理限制劳动债权优先的路径分析 | 第37-47页 |
第一节 限制劳动债权优先的域外法实践 | 第37-39页 |
一、限制劳动债权优先的三种域外模式 | 第37-38页 |
二、对域外法实践的评析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对于合理限制劳动债权优先的具体建议 | 第39-43页 |
一、严格限定劳动债权的类型 | 第39-41页 |
二、以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对工资债权进行限定 | 第41-42页 |
三、限定合理的工资债权优先受偿期限 | 第42-43页 |
第三节 限制劳动债权优先的制度补偿 | 第43-47页 |
一、劳动债权的保护需要寻找社会化保障途径 | 第43-44页 |
二、设立欠薪保障基金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