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1.2.1 基坑工程事故分析研究状况 | 第7-8页 |
1.2.2 边坡稳定性研究状况 | 第8-9页 |
1.2.3 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页 |
1.4.2 本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边坡稳定性方法与流固耦合原理及运用 | 第13-31页 |
2.1 边坡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1.1 极限平衡法 | 第13-14页 |
2.1.2 极限分析法 | 第14页 |
2.1.3 有限元法 | 第14-15页 |
2.2 强度折减法原理及运用 | 第15-23页 |
2.2.1 边坡安全系数的定义与运用 | 第15-17页 |
2.2.2 强度折减法及其运用 | 第17-18页 |
2.2.3 有限元模型的选取 | 第18-23页 |
2.3 渗流基本理论及应用 | 第23-26页 |
2.3.1 达西定律 | 第23页 |
2.3.2 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 第23-25页 |
2.3.3 渗流方程的定解条件 | 第25-26页 |
2.3.4 渗流的有限元理论 | 第26页 |
2.4 雨水入渗对边坡的作用 | 第26-28页 |
2.4.1 水土化学作用 | 第26-27页 |
2.4.2 水土物理作用 | 第27页 |
2.4.3 雨水入渗力学作用 | 第27-28页 |
2.5 流固耦合机理以及和强度折减法的结合 | 第28-30页 |
2.5.1 渗流场对应力场的影响 | 第28页 |
2.5.2 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 | 第28-29页 |
2.5.3 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求解 | 第29页 |
2.5.4 强度折减法与流固耦合的结合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坑工程概况 | 第31-37页 |
3.1 基坑边坡基本情况 | 第31页 |
3.2 工程环境概况 | 第31-33页 |
3.2.1 工程所处自然地貌 | 第31-32页 |
3.2.2 气象 | 第32-33页 |
3.3 工程区域地质条件 | 第33-36页 |
3.3.1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 第33-34页 |
3.3.2 基坑开挖区域和规模 | 第34-36页 |
3.3.3 基坑边坡支护形式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不同工况下的基坑边坡有限元模拟 | 第37-59页 |
4.1 利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37-39页 |
4.2 不同的工况条件 | 第39-54页 |
4.2.1 自重情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39-42页 |
4.2.2 仅地下水作用情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42-45页 |
4.2.3 仅雨水作用情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45-51页 |
4.2.4 地下水与雨水共同作用情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51-54页 |
4.3 优化方案 | 第54-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材料特性对安全系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59-64页 |
5.1 材料强度对安全系数的影响 | 第59-60页 |
5.2 材料刚度对安全系数的敏感性 | 第60-62页 |
5.3 其它参数对安全系数的敏感性 | 第62-63页 |
5.3.1 重度的影响 | 第62页 |
5.3.2 剪胀角的影响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