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及选题依据 | 第11-13页 |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 | 第11-13页 |
(二)本文的选题意义 | 第13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一)国外出入境管理理论综述 | 第13-14页 |
(二)国内出入境管理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三)评述 | 第15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案例分析法 | 第15页 |
(二)理论分析法 | 第15页 |
(三)对比分析法 | 第15页 |
(四)演绎归纳法 | 第15-16页 |
四、论文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境外人员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践探索 | 第17-21页 |
一、境外人员管理概念概述 | 第17-18页 |
(一)境外人员管理的含义 | 第17页 |
(二)境外人员的分类 | 第17页 |
(三)境外人员管理的内容 | 第17-18页 |
二、国内外境外人员管理经验和做法 | 第18-19页 |
(一)国外境外人员管理经验 | 第18-19页 |
(二)国内境外人员管理做法 | 第19页 |
三、境外人员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一)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 | 第19-20页 |
(二)公安管理 | 第20-21页 |
第三章 D县境外人员现状及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1-33页 |
一、D县境外人员的基本情况 | 第21-24页 |
(一)境外人员流动性较大,出入境频率较高 | 第21-22页 |
(二)常住境外人员数量有所下降 | 第22页 |
(三)常住境外人员居住地分布较为集中 | 第22-23页 |
(四)常住境外人员来D县事由较为单一 | 第23页 |
(五)境外人员来源地趋于复杂 | 第23-24页 |
二、目前D县境外人员违法行为现状及特点 | 第24-26页 |
(一)非法居留人数多且复杂呈藏匿式散居 | 第24-25页 |
(二)非法入境隐蔽性强且查处难度大 | 第25-26页 |
(三)非法就业情况复杂且入境人员受教水平不高 | 第26页 |
三、D县境外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一)散居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困境 | 第26-28页 |
(二)管理被动,手段单一 | 第28-29页 |
(三)基层涉外管理机制和队伍有待加强 | 第29-30页 |
四、D县境外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一)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合理 | 第30页 |
(二)境外人员基础管理信息的收集、服务功能不完善 | 第30-31页 |
(三)境外人员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 第31页 |
(四)基层外管警力专业化程度不高 | 第31页 |
(五)管理不是十分到位,打击防范的力度不够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完善D县境外人员管理的对策 | 第33-43页 |
一、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因地制宜、合理科学化 | 第33-35页 |
(一)完善管理构架,强化出入境“外管中枢”作用 | 第33页 |
(二)建强三支队伍,确保境外人员管理有人抓落实 | 第33-34页 |
(三)进行机构合并,大胆创新 | 第34页 |
(四)构建涉外管理全方位管控建设 | 第34-35页 |
二、加强县一级境外人员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 第35-36页 |
(一)警企双联,提高信息系统的共享性 | 第35页 |
(二)公安信息系统联网制,跨地域情报一体化 | 第35-36页 |
(三)对社区外国人进行“一站式”对应网络服务 | 第36页 |
(四)落实境外人员信息常采常新措施 | 第36页 |
三、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高效便捷的工作机制 | 第36-38页 |
(一)实行实有人口区别制登记管理 | 第36页 |
(二)日常管理动态化,充分发挥人机结合作用 | 第36-37页 |
(三)在重点地区建立外国人管理服务站,实行“6+6+6”管理服务模式 | 第37-38页 |
(四)落实境外人员分层管控措施 | 第38页 |
四、提高业务素质,提升队伍整体能力和战斗力 | 第38-40页 |
(一)强化公安民警自身业务素质的修养 | 第38-39页 |
(二)完善外国人管控工作“捆绑型”激励考核机制 | 第39页 |
(三)升级转型境外人员管理队伍 | 第39-40页 |
五、落实涉外违法犯罪防范打击措施 | 第40-43页 |
(一)建立外国人“三非”案件预防管控机制 | 第40页 |
(二)建立外国人“三非”案件查处工作机制 | 第40页 |
(三)完善外国人“三非”案件查处工作保障机制 | 第40-43页 |
结束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