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安岳县圆觉洞景区石刻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6页
        1.3.1 石刻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第10-13页
        1.3.2 保护性旅游研究综述第13-16页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6-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页
        1.4.2 研究思路第16-18页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石刻文化第19页
        2.1.2 文化旅游资源第19页
        2.1.3 文化遗产保护第19-20页
        2.1.4 保护性开发第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原真性理论第20页
        2.2.2 整体性保护理论第20-21页
        2.2.3 体验经济理论第21-22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3页
第3章 研究区石刻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价值分析第23-36页
    3.1 区域概况第23-26页
        3.1.1 地理区位第23页
        3.1.2 交通区位第23-24页
        3.1.3 旅游区位第24-25页
        3.1.4 自然环境概况第25-26页
        3.1.5 历史沿革第26页
    3.2 圆觉洞景区石刻文化旅游资源概况第26-31页
        3.2.1 石刻文化旅游资源第26-30页
        3.2.2 文化特征第30-31页
    3.3 安岳石刻旅游区石刻旅游资源概况第31-34页
        3.3.1 石刻旅游资源资源分类第31-32页
        3.3.2 石刻核心资源分析第32-34页
    3.4 圆觉洞景区石刻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第34-36页
        3.4.1 历史价值第34页
        3.4.2 艺术价值第34页
        3.4.3 景观价值第34页
        3.4.4 科学价值第34-35页
        3.4.5 社会经济价值第35-36页
第4章 圆觉洞景区石刻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6-41页
    4.1 石刻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6-38页
        4.1.1 石刻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第36页
        4.1.2 石刻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第36-38页
    4.2 石刻文化旅游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8-41页
        4.2.1 石刻文化旅游保护现状第38-39页
        4.2.2 石刻文化旅游保护存在的问题第39-41页
第5章 圆觉洞景区石刻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策略第41-60页
    5.1 保护性旅游开发总体思路第41页
    5.2 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原则第41-42页
        5.2.1 文化性原则第41-42页
        5.2.2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第42页
        5.2.3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相结合原则第42页
    5.3 石刻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第42-54页
        5.3.1 科学规划第42-44页
        5.3.2 挖掘内涵第44-46页
        5.3.3 打造精品第46-51页
        5.3.4 强化营销第51-52页
        5.3.5 区域联动第52-54页
    5.4 石刻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策略第54-60页
        5.4.1 强化管理第54页
        5.4.2 依法保护第54-55页
        5.4.3 科技支撑第55-58页
        5.4.4 社区参与第58-59页
        5.4.5 人才保障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互动机制及协同路径研究--以苍溪县三会村为例
下一篇:国家大剧院传播模式的融合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