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7-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 1.1 引言 | 第15页 |
| 1.2 两亲性支化嵌段聚合物 | 第15-18页 |
| 1.2.1 两亲性支化嵌段聚合物概述 | 第15-17页 |
| 1.2.2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的自组装 | 第17-18页 |
| 1.2.3 两亲性支化嵌段聚合物的应用 | 第18页 |
| 1.3 药物纳米颗粒概述 | 第18-19页 |
| 1.3.1 药物纳米技术 | 第18-19页 |
| 1.3.2 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19页 |
| 1.4 温敏凝胶 | 第19-20页 |
| 1.4.1 温敏凝胶的发展 | 第19页 |
| 1.4.2 温敏凝胶概述 | 第19-20页 |
| 1.4.3 温敏型凝胶的应用 | 第20页 |
|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和课题提出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AB型支化嵌段共聚物药物纳米颗粒 | 第23-37页 |
| 2.1 引言 | 第23页 |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3-25页 |
| 2.3 实验合成过程 | 第25-27页 |
| 2.3.1 N,N'-乙烯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剂的合成 | 第25页 |
| 2.3.2 PEG-b-PNIPAM轻度交联的支化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25-26页 |
| 2.3.3 溶剂蒸发法制备聚合物药物纳米颗粒 | 第26页 |
| 2.3.4 表征 | 第26-27页 |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 2.4.1 支化交联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溶剂筛选 | 第27-29页 |
| 2.4.2 有机染料和疏水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9-31页 |
| 2.4.3 药聚比对悬浮药物的产率和纳米粒子尺寸的影响 | 第31-33页 |
| 2.4.4 酮洛芬纳米粒子的Cryo-TEM和PXRD表征 | 第33-34页 |
| 2.4.5 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酮洛芬纳米粒子的稳定性 | 第34-3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ABA型嵌段共聚物温敏凝胶 | 第37-54页 |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8-39页 |
| 3.3 实验合成过程 | 第39-45页 |
| 3.3.1 PEG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 | 第39-40页 |
| 3.3.2 (nBA-co-NIPAm)-b-PEG-b-(nBA-co-NIPAm)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40-41页 |
| 3.3.3 (nBA-co-NIPAm)-b-PEG-b-(nBA-co-NIPAm)温敏性试验 | 第41页 |
| 3.3.4 载银石墨烯的制备 | 第41-42页 |
| 3.3.5 聚合物掺杂载银石墨烯温敏性试验 | 第42页 |
| 3.3.6 温敏凝胶复合材料的溶血实验和细胞安全性测试 | 第42-43页 |
| 3.3.7 温敏凝胶复合材料抗菌实验 | 第43-44页 |
| 3.3.8 温敏复合凝胶材料的表皮伤口愈合实验 | 第44-45页 |
| 3.3.9 表征 | 第45页 |
| 3.4 实验与分析 | 第45-53页 |
| 3.4.1 PEG大分子引发剂结构 | 第45-46页 |
| 3.4.2 聚合物结构表征 | 第46-47页 |
| 3.4.3 载银石墨烯温敏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47-50页 |
| 3.4.4 温敏复合凝胶材料的血液和细胞安全实验 | 第50-51页 |
| 3.4.5 温敏复合凝胶材料抗菌实验 | 第51-52页 |
| 3.4.6 温敏复合凝胶材料伤口愈合实验 | 第52-5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