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0.2.1 框架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0.2.2 美国总统大选 | 第15-16页 |
0.3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0.4 研究方法及研究设想 | 第18-19页 |
0.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0.4.2 研究设想 | 第18-19页 |
1 《纽约时报》关于2016美国总统大选框架分析 | 第19-34页 |
1.1 研究设计 | 第19-20页 |
1.1.1 样本的选择 | 第19页 |
1.1.2 研究编码 | 第19-20页 |
1.2 作为媒介事件的美国大选报道 | 第20-24页 |
1.2.1 新闻标题 | 第20-22页 |
1.2.2 报道数量和篇幅 | 第22-23页 |
1.2.3 图片使用 | 第23-24页 |
1.3 关于候选人报道的议题选择 | 第24-29页 |
1.3.1 报道议题 | 第24-27页 |
1.3.2 报道基调 | 第27-29页 |
1.4 报道用词具有鲜明的倾向性 | 第29-30页 |
1.4.1 报道手法 | 第29-30页 |
1.5 《纽约时报》美国总统大选报道框架构建 | 第30-33页 |
1.5.1 议程设置上凸显的对比反差框架 | 第30-31页 |
1.5.2 引导公众认知的海量信源框架 | 第31-32页 |
1.5.3 候选人无底线的交相诋毁框架 | 第32-33页 |
1.6 《纽约时报》美国总统大选报道框架“失效” | 第33-34页 |
2 《纽约时报》总统大选报道框架“失效”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2.1 社交媒体兴起,传统新闻传播环境重新洗牌 | 第34-36页 |
2.1.1 社交媒体改变传统政治新闻传播模式 | 第34-35页 |
2.1.2 社交媒体与《纽约时报》关注议题的差别 | 第35-36页 |
2.2 主流媒体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2.2.1 缺乏理性,预测结果与事实误差极大 | 第36-37页 |
2.2.2 新闻专业主义减弱,报道言语有失偏颇 | 第37-38页 |
2.2.3 消息来源单一,过度依赖传统大选消息源 | 第38-39页 |
3 大选之后《纽约时报》的反思 | 第39-42页 |
3.1 核查不应该太纠结于细枝末节 | 第40页 |
3.2 不应该过度依赖民调数据 | 第40-41页 |
3.3 应该尽可能的走进民众 | 第41-42页 |
4 基于“《纽约时报》的反思”的研究 | 第42-54页 |
4.1 主流媒体大选报道“客观性”的迷失 | 第42-45页 |
4.1.1 竞相选边站队,“社会公器”外衣下的媒体政治属性 | 第42页 |
4.1.2 专业主义失衡,负面社论、评论过多 | 第42-43页 |
4.1.3 商业因素影响决策,缺乏有效定位 | 第43-45页 |
4.2 过度沉浸于“引导”“建构”的光环之下 | 第45-46页 |
4.3 社交媒体时代下传统大报的生存反思 | 第46-54页 |
4.3.1 主流媒体对传统媒介事件报道与建构功能的反思 | 第46-49页 |
4.3.2 相同的新闻事件,不同的报道方式 | 第49-52页 |
4.3.3 传统大报的转型迫在眉睫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