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1.1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 第11-22页 |
1.1.1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界定 | 第11-13页 |
1.1.2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类型 | 第13-15页 |
1.1.3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诊断标准和发生率 | 第15-17页 |
1.1.4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测量 | 第17-18页 |
1.1.5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原因 | 第18-20页 |
1.1.6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 | 第20-21页 |
1.1.7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治疗 | 第21-22页 |
1.2 正念 | 第22-27页 |
1.2.1 正念在心理学中的含义 | 第22-24页 |
1.2.2 正念训练的内在机制及干预方法 | 第24-26页 |
1.2.3 正念疗法的发展 | 第26-27页 |
1.3 成瘾、认知与正念训练 | 第27-31页 |
1.3.1 成瘾的产生与内部机制 | 第27页 |
1.3.2 正念训练对成瘾行为的干预 | 第27-29页 |
1.3.3 正念训练对认知的影响 | 第29-31页 |
2. 问题的提出 | 第31-33页 |
3 实验一: 正念训练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注意偏向的影响 | 第33-40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33页 |
3.2 实验假设 | 第3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3-37页 |
3.3.1 被试 | 第33页 |
3.3.2 实验设计 | 第33页 |
3.3.3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3.3.4 实验程序 | 第35-3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4. 实验二 正念训练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记忆偏向的影响 | 第40-47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40页 |
4.2 实验假设 | 第4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4.3.1 实验设计 | 第40页 |
4.3.2 被试 | 第40页 |
4.3.3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4.3.4 实验程序 | 第41-4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5. 总讨论 | 第47-52页 |
5.1 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的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5.2 本研究结果的理论解释 | 第48-49页 |
5.3 本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 | 第49-51页 |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1-52页 |
6.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附录一:图片素材(部分) | 第62-63页 |
附录二:词汇素材(部分) | 第63-64页 |
附录三:网络成癟量表(中文修订) | 第64-65页 |
附录四:多伦多正念置表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