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2.1 信任与信任修复 | 第12-17页 |
2.1.1 信任的定义 | 第12-13页 |
2.1.2 信任的建立 | 第13-14页 |
2.1.3 信任违背与修复 | 第14-17页 |
2.2 经济补偿策略对信任修复的影响 | 第17-21页 |
2.2.1 经济补偿策略对信任的修复功能 | 第17-18页 |
2.2.2 补偿额度与其修复效果的关系 | 第18-21页 |
2.3 经济补偿的主动性对于信任修复的影响 | 第21-22页 |
2.4 经济补偿策略对信任修复的作用机制 | 第22-24页 |
2.5 信任修复的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6-29页 |
3.1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26-27页 |
3.2 研究构思 | 第27页 |
3.3 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3.3.1 理论意义 | 第27-28页 |
3.3.2 实践意义 | 第28-29页 |
4 研究一: 经济补偿在不同主动性情境中对信任修复水平的影响 | 第29-38页 |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29页 |
4.1.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4.1.2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4.2.1 被试 | 第29页 |
4.2.2 实验范式 | 第29-30页 |
4.2.3 实验设计 | 第30页 |
4.3 研究程序 | 第30-32页 |
4.3.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4.3.2 实验程序 | 第30-32页 |
4.4 数据分析与结果 | 第32-36页 |
4.4.1 补偿额度操纵检验 | 第32页 |
4.4.2 信任修复水平(信任行为)描述性分析 | 第32-33页 |
4.4.3 信任修复水平(信任行为)的方差分析 | 第33页 |
4.4.4 相同补偿额度下补偿主动性的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4.4.5 主动和被动经济补偿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4-36页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36-38页 |
5 研究二: 信任修复中经济补偿的作用机制:可信度评估和情绪的中介作用 | 第38-47页 |
5.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38-39页 |
5.1.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5.1.2 研究假设 | 第38-39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39页 |
5.2.1 被试 | 第39页 |
5.2.2 实验范式 | 第39页 |
5.2.3 实验设计 | 第39页 |
5.3 研究程序 | 第39-41页 |
5.3.1 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5.3.2 实验程序 | 第41页 |
5.4 数据分析与结果 | 第41-45页 |
5.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41-42页 |
5.4.2 经济补偿对情绪、可信度及信任行为的影响 | 第42页 |
5.4.3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42-43页 |
5.4.4 中介模型检验 | 第43-45页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45-47页 |
6 总讨论 | 第47-53页 |
6.1 结果讨论 | 第47-50页 |
6.1.1 经济补偿额度与信任修复水平的关系 | 第47-48页 |
6.1.2 信任修复中经济补偿的作用机制:可信度与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 | 第48-50页 |
6.2 研究意义 | 第50-51页 |
6.2.1 理论意义 | 第50-51页 |
6.2.2 实践意义 | 第51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51-53页 |
7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附录一: 可信度评估问卷 | 第63-64页 |
附录二: 情绪评价问卷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