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论文--白血病论文

雄黄微生物转化液对K562/ADM细胞的耐药性逆转作用及SirT1的调控作用

缩略词表第9-11页
中文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课题提出第16-46页
    1. 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应用现状第16-19页
        1.1 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 三氧化二砷治疗CML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 三氧化二砷治疗其他肿瘤的研究进展第18页
        1.4 ATO抗肿瘤的分子机制第18-19页
            1.4.1 抑制细胞增殖第18-19页
            1.4.2 诱导细胞分化凋亡第19页
    2. 雄黄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应用现状第19-20页
        2.1 雄黄的治疗APL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2.2 雄黄治疗CML的研究进展第20页
        2.3 雄黄治疗其他肿瘤的研究进展第20页
    3. 雄黄抗肿瘤的分子机制第20-22页
        3.1 雄黄单方药物抗白血病的分子机制第20页
        3.2 雄黄复方药物抗白血病的分子机制第20-21页
        3.3 纳米雄黄抗白血病的分子机制第21-22页
    4. 雄黄炮制第22-24页
        4.1 传统炮制方法第22页
        4.2 含砷硫化矿物的微生物浸出第22-24页
            4.2.1 砷黄铁矿的微生物浸出第23页
            4.2.2 雄黄的微生物浸出第23-24页
    5. 多药耐药与肿瘤治疗第24-29页
        5.1 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及影响第24-25页
        5.2 多药耐药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DR-CML)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第25-29页
            5.2.1 MDR-CML的临床治疗现状第25-26页
            5.2.2 砷剂治疗MDR-CML的研究进展第26-29页
                5.2.2.1 水通道蛋白AQPs第26-27页
                5.2.2.2 水通道蛋白的功能和分布第27页
                5.2.2.3 水通道蛋白与砷的转运第27-29页
    6. 砷与细胞自噬第29-36页
        6.1 细胞凋亡的生理学意义第29-31页
            6.1.1 砷与细胞自噬第29-30页
            6.1.2 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第30-31页
        6.2 细胞自噬的种类、发生机制及生理学意义第31-36页
            6.2.1 诱导启动第31-32页
            6.2.2 自噬体的形成第32页
            6.2.3 自体吞噬的分子调控机制第32-35页
                6.2.3.1 TOR信号通路第33页
                6.2.3.2 胞质-空腔(Cytoplasm-to-vacuole,Cvt)信号通路第33-34页
                6.2.3.3 Vps34/PI3K信号通路第34-35页
            6.2.4 自体吞噬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的生物学意义第35-36页
    7. 去乙酰化酶和细胞自噬的作用关系研究进展第36-43页
        7.1 哺乳动物细胞内Sirtuins的分布、功能及作用第36-37页
        7.2 SirtT1功能第37-43页
            7.2.1 SirT1与肿瘤第37-39页
            7.2.2 SirT1和其它生理活动第39-40页
            7.2.3 SirT1与自体吞噬第40-43页
                7.2.3.1 SirT1:自噬激活子?第41-42页
                7.2.3.2 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SirT1第42-43页
    8. 课题的提出第43-46页
第二章 雄黄微生物浸出液对CML/MDR-CML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第46-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1.1 细胞株第47页
        1.2 试剂和抗体第47-48页
            1.2.1 试剂制备第47-48页
            1.2.2 仪器第48页
    2. 实验方法第48-50页
        2.1 细胞培养第48页
        2.2 细胞耐药性能测定第48页
        2.3 细胞活力测定第48-49页
        2.4 砷的摄入第49页
        2.5 细胞周期分析第49页
        2.6 数据分析第49-50页
    3. 实验结果分析第50-56页
        3.1 耐药性测定第50页
        3.2 细胞活力测定第50-53页
        3.3 砷的摄入第53-55页
        3.4 细胞周期第55-56页
    4. 讨论第56-58页
第三章 雄黄微生物浸出液逆转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耐药性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第58-6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8-59页
        1.1 细胞株第58页
        1.2 试剂和抗体第58-59页
        1.3 仪器第59页
    2. 实验方法第59-62页
        2.1 P-gp蛋白表达分析第59-60页
            2.1.1 流式细胞仪测定蛋白表达第59页
            2.1.2 Western blot第59-60页
        2.2 mRNA表达量分析第60-61页
            2.2.1 半定量RT-PCR第60页
            2.2.2 Real-time PCR第60-61页
        2.3 Western blot分析AQP9蛋白表达第61页
        2.4 荧光实时定量RT-PCR分析AQP9 mRNA表达第61-62页
        2.5 统计方法第62页
    3. 实验结果分析第62-67页
        3.1 流式细胞术分析P-gp蛋白表达第62页
        3.2 Western blot分析P-gp表达第62-63页
        3.3 半定量RT-PCR分析mdr1表达第63-64页
        3.4 荧光实时定量RT-PCR分析mdr1基因表达第64页
        3.5 Western blot分析AQP9表达第64-66页
        3.6 荧光实时定量RT-PCR分析AQP9基因表达第66-67页
    4. 讨论第67-69页
第四章 SirT1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表达情况第69-8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0-71页
        1.1 细胞株第70页
        1.2 试剂和抗体第70-71页
        1.3 仪器第71页
    2. 方法第71-74页
        2.1 R1、B6细胞株检测第71页
            2.1.1 Western blot第71页
            2.1.2 去乙酰化活力测定第71页
        2.2 构建GFP-SirT1 (R1(337)细胞株第71-72页
        2.3 R1(337)GFP表达检测第72页
            2.3.1 镜检第72页
            2.3.2 流式细胞仪第72页
        2.4 SirT1蛋白周期表达分析第72-73页
        2.5 逆境条件下SirT1蛋白表达分析第73-74页
    3. 实验结果分析第74-81页
        3.1 R1、B6及R1(337)细胞常规分析检测第74-76页
            3.1.1 Western blot第74页
            3.1.2 去乙酰化活力测试第74-75页
            3.1.3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体积第75页
            3.1.4 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第75-76页
        3.2 GFP-SirT1细胞检测第76-77页
        3.3 SirT1在细胞中的周期表达分析第77-78页
        3.4 不同培养条件下ES细胞中SirT1的表达第78-81页
            3.4.1 低氧第78-79页
            3.4.2 培养时间第79-80页
            3.4.3 热处理第80页
            3.4.4 葡萄糖第80-81页
    4. 结论第81-84页
第五章 SirT1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调节氧化应激及脂质代谢的作用第84-9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84-85页
        1.1 细胞株第84页
        1.2 试剂和抗体第84-85页
        1.3 仪器第85页
    2. 实验方法第85-86页
        2.1 R1(343,224)细胞构建第85页
        2.2 细胞培养第85-86页
        2.3 干细胞诱导脂肪体系第86页
        2.4 生长曲线测定第86页
    3. 实验结果分析第86-88页
        3.1 ESc中的SirT1与脂肪形成能力第86-87页
        3.2 SirT1与ESc的氧化应激能力第87-88页
    4. 讨论第88-90页
第六章 SirT1与自体吞噬第90-10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1-92页
        1.1 细胞株第91页
        1.2 试剂第91页
        1.3 仪器第91-92页
    2. 实验方法第92-93页
        2.1 TCA微量蛋白沉淀法第92页
        2.2 免疫荧光检测法第92页
        2.3 蛋白提取第92页
        2.4 蛋白浓度测定第92-93页
        2.5 Western blot第93页
    3. 实验结果分析第93-103页
        3.1 HBSS条件下R1细胞内HMGB1水平降低第93页
        3.2    HBSS条件下细胞内HMGB1的核质转移第93-99页
        3.3 HBSS条件下细胞内HMGB1表达情况及自噬发生水平第99-100页
        3.4 外源性HMGB1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作用第100页
        3.5 外源性HMGB1通过SirT1介导自噬发生第100-103页
    4. 讨论第103-105页
第七章 结论第105-107页
第八章 展望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研究成果第120-121页
图表目录第121-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补肾活血方治疗骨关节炎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力测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