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双鸭山市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28页 |
2.1 双鸭山市村镇银行概况 | 第17-20页 |
2.1.1 双鸭山市村镇银行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2.1.2 双鸭山市村镇银行的组织架构 | 第18-19页 |
2.1.3 双鸭山市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较 | 第19-20页 |
2.2 双鸭山市村镇银行风险管理内容 | 第20-21页 |
2.2.1 双鸭山市村镇银行风险类别 | 第20-21页 |
2.2.2 双鸭山市村镇银行风险管理思路 | 第21页 |
2.3 双鸭山市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 第21-24页 |
2.3.1 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第21-22页 |
2.3.2 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 第22-23页 |
2.3.3 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 第23页 |
2.3.4 经营风险管理现状 | 第23页 |
2.3.5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现状 | 第23-24页 |
2.4 双鸭山市村镇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2.4.1 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 第24页 |
2.4.2 操作风险管理问题 | 第24-25页 |
2.4.3 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 | 第25-26页 |
2.4.4 经营风险管理问题 | 第26-27页 |
2.4.5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问题 | 第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双鸭山市村镇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8-34页 |
3.1 信用风险管理方面 | 第28-29页 |
3.1.1 外部环境复杂 | 第28页 |
3.1.2 制度执行力不足 | 第28-29页 |
3.1.3 担保机制缺失 | 第29页 |
3.2 操作风险管理方面 | 第29-30页 |
3.2.1 制度及政策把握不到位 | 第29页 |
3.2.2 岗位职责不明晰 | 第29页 |
3.2.3 奖惩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3.3 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 | 第30-31页 |
3.3.1 存款吸收较难 | 第30页 |
3.3.2 存款上升幅度不及贷款风险扩散速度 | 第30-31页 |
3.3.3 短期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 | 第31页 |
3.4 经营风险管理方面 | 第31-32页 |
3.4.1 政策性与商业化模式的矛盾突出 | 第31页 |
3.4.2 法人治理机制形同虚设 | 第31-32页 |
3.5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面 | 第32页 |
3.5.1 发起行履职不到位 | 第32页 |
3.5.2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 第32页 |
3.5.3 村镇银行信息管理能力弱化 | 第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完善双鸭山市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34-44页 |
4.1 强化信用风险防控力度 | 第34-35页 |
4.1.1 树立审慎经营和风险管理理念 | 第34页 |
4.1.2 加强信贷合规性管理 | 第34页 |
4.1.3 加大力度盘活不良贷款 | 第34-35页 |
4.1.4 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部门 | 第35页 |
4.2 加强操作风险管理 | 第35-37页 |
4.2.1 规范业务流程 | 第35-36页 |
4.2.2 组建优质人才队伍 | 第36页 |
4.2.3 加大处罚考核力度 | 第36-37页 |
4.3 提升流动性管理水平 | 第37-38页 |
4.3.1 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 第37页 |
4.3.2 增进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 | 第37页 |
4.3.3 加强资金业务管理 | 第37-38页 |
4.4 有力化解经营风险 | 第38-40页 |
4.4.1 拓宽融资渠道 | 第38-39页 |
4.4.2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 | 第39页 |
4.4.3 筑牢三会一层管理机制 | 第39-40页 |
4.5 增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水平 | 第40-41页 |
4.5.1 发起行要履职到位 | 第40页 |
4.5.2 探索符合实际的信息科技建设和管理模式 | 第40页 |
4.5.3 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监管 | 第40-41页 |
4.6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 第41-43页 |
4.6.1 推动业务产品创新 | 第41-42页 |
4.6.2 宣传与激励相结合 | 第42页 |
4.6.3 加强重点业务风险防控 | 第42-4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