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1-26页 |
0.1 背景概述 | 第11页 |
0.2 荧光探针 | 第11-18页 |
0.2.1 荧光探针概述 | 第11-12页 |
0.2.2 荧光探针常见识别机理 | 第12-18页 |
0.3 罗丹明pH荧光探针 | 第18-25页 |
0.3.1 pH与荧光探针 | 第18页 |
0.3.2 罗丹明探针介绍 | 第18-21页 |
0.3.3 罗丹明pH探针现状 | 第21-25页 |
0.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1章 基于罗丹明B酰亚胺的邻苯二胺系列pH荧光探针的设计 | 第26-42页 |
1.1 前言 | 第26-27页 |
1.2 罗丹明酰亚胺B邻苯二胺系列的合成 | 第27-29页 |
1.2.1 合成路线 | 第27-28页 |
1.2.2 仪器及试剂 | 第28页 |
1.2.3 合成步骤 | 第28-29页 |
1.3 罗丹明酰亚胺B邻苯二胺系列的测试 | 第29-30页 |
1.3.1 pH测试 | 第29页 |
1.3.2 金属离子干扰 | 第29页 |
1.3.3 可逆性 | 第29-30页 |
1.4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1.4.1 pH测试 | 第30-35页 |
1.4.2 金属离子干扰测试结果 | 第35-38页 |
1.4.3 可逆性测试结果 | 第38-4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2章 基于罗丹明B酰亚胺的氨基吡啶系列pH荧光探针的设计 | 第42-69页 |
2.1 前言 | 第42页 |
2.2 罗丹明B酰亚胺氨基吡啶系列的合成 | 第42-44页 |
2.2.1 合成路线 | 第42-43页 |
2.2.2 仪器及试剂 | 第43页 |
2.2.3 合成步骤 | 第43-44页 |
2.3 罗丹明B酰亚胺氨基吡啶系列的测试 | 第44-46页 |
2.3.1 pH测试 | 第44-45页 |
2.3.2 金属离子干扰 | 第45页 |
2.3.3 溶剂效应 | 第45页 |
2.3.4 可逆性 | 第45-4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6-67页 |
2.4.1 pH测试 | 第46-56页 |
2.4.2 金属离子干扰 | 第56-59页 |
2.4.3 溶剂效应 | 第59-62页 |
2.4.4 可逆性 | 第62-63页 |
2.4.5 核磁共振氢谱 | 第63-65页 |
2.4.6 共定位测试 | 第65-6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3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76-77页 |
一、发表论文、出版专著 | 第76页 |
二、科研项目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