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碳复合磷化钴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钠)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概述第13-17页
        1.2.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分类第13页
        1.2.2 嵌入脱出材料第13-14页
        1.2.3 合金化材料第14-16页
        1.2.4 转化型材料第16-17页
    1.3 过渡金属磷化物概述第17-21页
        1.3.1 过渡金属磷化物储锂机制第17-18页
        1.3.2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合成第18页
        1.3.3 过渡金属磷化物研究现状第18-21页
    1.4 钠离子电池第21-22页
        1.4.1 钠离子电池研究意义第21页
        1.4.2 过渡金属磷化物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1.5 本论文研究背景和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4-29页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4-25页
        2.1.1 实验试剂第24-25页
        2.1.2 实验仪器第25页
    2.2 材料的表征第25-26页
        2.2.1 X-射线衍射第25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第25-26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6页
        2.2.4 X-射线光电子谱技术第26页
        2.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第26页
        2.2.6 拉曼光谱分析第26页
    2.3 电池的制作第26-27页
        2.3.1 电极片的制作第26-27页
        2.3.2 电池的组装第27页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7-28页
        2.4.1 循环伏安法第27页
        2.4.2 交流阻抗测试第27-28页
        2.4.3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CoP/C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29-47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材料制备第29-30页
    3.3 材料表征第30-34页
        3.3.1 XRD和Raman表征第30-31页
        3.3.2 SEM表征第31页
        3.3.3 样品孔结构分析第31-32页
        3.3.4 XPS表征第32-33页
        3.3.5 TEM表征第33-34页
        3.3.6 EDS表征第34页
    3.4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4-42页
        3.4.1 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曲线测试第34-35页
        3.4.2 倍率性能测试第35-37页
        3.4.3 循环稳定性测试第37-38页
        3.4.4 交流阻抗测试第38-39页
        3.4.5 容量贡献分析第39-41页
        3.4.6 电池中电容性能分析第41-42页
    3.5 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2-45页
        3.5.1 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曲线测试第42-43页
        3.5.2 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测试第43-45页
        3.5.3 交流阻抗测试第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CoP@CNTs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47-58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材料制备第48页
    4.3 材料表征第48-51页
        4.3.1 XRD和Raman表征第48-49页
        4.3.2 SEM表征和TEM表征第49-50页
        4.3.3 XPS表征第50-51页
    4.4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1-54页
        4.4.1 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曲线测试第51页
        4.4.2 倍率性能测试第51-52页
        4.4.3 循环稳定性测试第52-53页
        4.4.4 交流阻抗测试第53-54页
    4.5 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4-57页
        4.5.1 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曲线测试第54-55页
        4.5.2 倍率性能测试第55页
        4.5.3 循环稳定性测试第55-56页
        4.5.4 交流阻抗测试第56-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及其在能量路由器中的应用
下一篇:复合金属氧化物制备及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性能研究